中药飘香青海独占鳌头

22.01.2015  20:27
核心提示: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具有长年积雪,高寒缺氧等独特的高原自然条件,蕴藏了种类丰富的独特中藏药材资源。据藏药经典《晶珠本草》记载,该书共收载药物达2294种。按全国中药材普查的363个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具有长年积雪,高寒缺氧等独特的高原自然条件,蕴藏了种类丰富的独特中藏药材资源。据藏药经典《晶珠本草》记载,该书共收载药物达2294种。按全国中药材普查的363个重点药材品种计算,青海有151个,占全国的42%。同时青海省也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优势产区和生产大省,其中青海的冬虫夏草、枸杞、羌活等地道药材的生产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全国虫草看青海

  说起青海的冬虫夏草,名声远扬。冬虫夏草已经成为青海的地理标签。青海虫草产量居全国之首。

  冬虫夏草素有“软黄金”的美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专家称,冬虫夏草作为一味地道的养身药材,自古讲究产地—产地决定其品质,产地不同其药效不同。冬虫夏草主要产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五省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民间广为流传的“全国虫草看青海,青海虫草三江源”的说法,主要是因为三江源区域是整个青藏高原4000米海拔地区雨量最充足的地带,大气湿度在80% ~95%之间,最适于冬虫夏草生长。据了解,青海三江源区域的冬虫夏草是生长在三江源海拔4200米以上的野生冬虫夏草,产地常年不受外界影响,环境常年低温积雪,冬虫夏草菌无变异,确保了虫源纯正,品质优异。

  青海枸杞成“新贵”

  “作为中国枸杞中的‘新贵’,青海有机枸杞在2014年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枸杞办公室主任王海英这样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青海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枸杞种植已达近5.5万亩,位列中国之首。青海有机枸杞产于中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基地——青海省海西州,位于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腹地,方圆300平方公里内没有污染源,气候类型独特,枸杞病虫危害极轻,农药使用量、使用频次极少,是枸杞生长的天然绝佳生态区。

  据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的统计,目前海西州有机枸杞种植面积达6.13万亩,是中国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该地区每年经欧盟认证的有机枸杞出口额也位列中国首位。

  除有机枸杞种植以外,海西州常规枸杞种植面积为31.45万亩,位列中国第二。2014年枸杞干果产量达5.125万吨,较上年增长了103%,产值达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

  青海沙棘获赞誉

  “经过我们长期的跟踪和对比试验来看,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沙棘无论是从物种的原始性,还是从营养物质的综合表现来看,都大大优于俄罗斯的沙棘品种。”来自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基因与细胞研究中心的George Y. Galitsyn教授表达了国际顶尖专业领域对青海沙棘的肯定。

  沙棘是青海省著名的特产之一。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据了解,在“第二届高原浆果综合利用峰会”时,青海省海东工业园管理委员会邀请的国内外沙棘领域豪华专家阵容,认真考察了青海省沙棘的地域特征和营养成分。俄罗斯专家George Y. Galitsyn教授甚至当场向青海沙棘研究人员提出双方合作的意愿,他说:“我相信中俄两国科学界的合作一定可以将沙棘这一古老的物种推向全世界。让全世界都认识到它对于健康的价值。”

  海东市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东国青博众已经在海东地区建设有机沙棘基地8万余亩,并通过了欧盟和日本有机认证。除此之外,国青博众项目将建成总占地面积87.66亩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沙棘现代化生产线,其中一期建设将建成标准厂房6000平方米,建成后可安装年生产1500吨果汁生产线3条;年生产50吨果粉生产线一条;年生产50吨沙棘籽油生产线一条。

  青海当归受追捧

  在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下台一村,十几名妇女正在地里忙碌着。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她们这是在分拣中药材当归。

  据村民雷延良介绍,近几年,互助县来了很多种植药材的老板,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群众也开始种植药材。2013年年初,他总共投资了60万元,流转150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药材。

  互助县台子乡新农办主任师延明介绍,近几年,通过在下二、新城、上台等村发展药材种植,主要种植当归,基本销往广州的药材市场。由于药材价格稳中有升,农户平均每亩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最高的亩纯收入达到了8000元左右。

  中药材种植不仅使土地合理流转、还有力推动了该村劳务经济,一些留守妇女、老人也纷纷走入田间地头,锄草、捡药、晒药,为种植户打工,既拉动了该村农民增收,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