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庭长”唐永远
“老唐,基层法庭那么苦,你怎么不想着往上走走?”看着在基层人民法庭足足干了29年的唐永远收拾妥当,又准备去一户村民家时,身边的同事总免不了和他打趣,唐永远憨厚一笑,看了看墙上的国徽说:“基层法庭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最贴近群众的地方,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会倾尽全力。”
自参加工作以来,唐永远走遍了每一个乡镇村落,踏遍了辖区的山村田野、庄户人家,他熟悉这里的每一片土地,熟悉到什么程度呢,要是问他某某住在哪里,他都能告诉你一条到他家最近的路线。
塔尔湾人民法庭所管辖的2镇3乡,是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口8万余人,由于农村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较高,加之辖区又是大通县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和活跃区,各类矛盾纠纷突出,审判任务繁重复杂,法庭所管辖的案件95%系涉农案件,而审理的民事案件中有70%以上是离婚案件。
“不能心急开庭呀,一心急有可能就把好端端的一个家给毁了。我遇到的离婚案件,由女方提出的占90%以上,她们有的年龄都还比较小,文化程度也不高,还拖着个孩子,哎,我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调解机会。”对许多当事人来说,如父亲般的唐庭长,讲话温和,不急不躁,给人一种没缘由的亲切之感,家长里短、大事小情,也就愿意坐下来跟他絮叨絮叨了。在村民眼中,他既是“唐庭长”,又是和大伙很亲的“老庄员”。
为了送达起诉状或是调查了解案情,唐永远经常天没亮就早已外出,而回来却已是夜幕时分。
2013年11月的一天,初冬时节的傍晚满是寒意,唐永远提着一袋刚从蛋糕房买来的蛋糕,向一户村民家走去,一路颠簸,原本冒着热气的蛋糕也早凉了。土墙,茅草屋顶,家徒四壁,老两口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几年前因车祸不幸去世,大儿媳早已改嫁,祸不单行,二儿子在建筑工地施工时意外死亡,现在,二儿媳想通过诉讼要回丈夫的10万元赔偿款,还有3岁儿子的抚养权。
还走在路上,唐永远就想着怎么跟老两口好好“喧一阵儿”。刚进门,白发苍苍的大娘正在做晚饭,锅中沸腾的汤水中只有几片萝卜,床上半倚着一位满脸病容的老人和一个小男孩,唐永远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得知法官的来意,老两口失声痛哭起来,“没了这个孩子,真是得要了我们老两口的命啊。”
接下来的几天,唐永远每天都奔走在原、被告之间,他还积极同乡政府、村委会协调,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帮助使两位老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4天后,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被布置成了审判庭,最终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原告当即表示,虽然丈夫已故,但依然会悉心照顾两位老人,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养老送终。
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201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的唐永远,用调解和巡回办案,走出了一条适合基层、适合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办案之路。
“案子没结的时候,心里一直惦记,结了以后,就释然了,前面走的路吃的苦也就忘了。”唐永远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