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为骨“创新”为脉——全省加强“三基”建设巡礼
青海新闻网讯 前沿 亮点频现,特色斐然。
2016年是实现全省“三基”建设“两年见成效”目标的验收之年。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三基”建设两年重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具有全局性牵引性的重点工作项目取得了突破,一批管全局、利长远的重要文件制度印发实施并逐步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基层组织从管理到服务、从设施到功能、从运转到引领,各项工作呈现新起色,党群、干群关系大变样;全省上下初步形成了党建工作向项目化转变,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责任向一线落实的基层工作新局面。5月16日至23日,省委开展了加强“三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观摩组成员分成4个组深入8个市州和部分省直单位实地观摩学习。这次观摩充分展示了全省“三基”建设两年来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本报采撷部分观摩单位的工作亮点,予以特别关注和报道。
省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月23日,在省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于德龙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拿到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办完所有手续后,于德龙高兴而舒心地说道:“真快、真高效,我在力盟商业步行街的冰淇淋店肯定能在六一前开业。”
在省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像于德龙这样办事迅捷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加强“三基”建设中,省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将加强“三基”建设与中心整体建设同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基础稳固。针对中心窗口党员“双重”管理模式下的党建工作特点,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模式,将56名党员按照窗口区域相近原则,建立了3个基层党组织;将23名机关党员按照业务相近原则,划分建立了4个机关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党员管理的无缝链接。
狠抓基础工作建设,中心运行规范高效。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服务方式,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路”,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方式由“人力流”向“信息流”转变。全面梳理50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精简优化行政审批的流程、环节、时限,行政审批时限整体缩短三分之一。扎实推进五大交易中心交易事项的统一进场交易工作,使各类资源集中统一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公开交易。完成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矿业权招拍挂公告网上在线发布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招标公告在线发布的统一、规范和标准。
狠抓基本能力建设,维护政府良好形象。坚持中心共性培训和窗口单位业务个性培训共同发力,加强干部职工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先后举办阳光政务、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等培训43次,共计970余人(次)参加。坚持窗口与中心同步学习,结合办件实际,在窗口内部完善学习制度,做到办件与学习两不误、两促进,目前中心各窗口单位逐渐形成“有件办件、无件学习”的良好氛围。摸索形成并大力推行中心、入驻单位及窗口首席代表“三级双向”联合管理机制。积极参与重点项目现场监督,严查招标投标案件和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并规范了招投标市场秩序。截至目前,累计受理相关咨询187次,参与重点项现场监督142次,查处招投标投诉举报131起。
西宁市城北区 居家养老有了新模式
第一次去辖区王大爷家,沙红霞就哭了一场。
屋子里空气浑浊,无法正常行走的王大爷要把固定双腿的夹板的绳子套在脖子上,靠颈部的牵引力才能挪动脚步。而王大爷的老伴则瘫痪在床。
这样的场景瞬间就触动了沙红霞的泪点。
那天,沙红霞和同事打扫卫生打扫得格外仔细认真,窗户玻璃和地板擦洗了一遍又一遍。两个多小时以后,当两位老人看着窗明几净、温馨敞亮的房间时,含着泪水,紧紧握住沙红霞的手说:“闺女,谢谢你、谢谢你。”
这一幕,发生在西宁市城北区,沙红霞是西宁市城北区光彩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加强“三基”建设中,西宁市城北区为进一步统筹基层组织建设,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于2015年4月成立城北区光彩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基本形成居家养老“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有效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光彩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由市场化专业团队独立运管,目前设立了10个社区服务站,为辖区23个社区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入网登记手续,基本实现了城北区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在服务方式上,光彩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通过给服务对象安装呼叫器,开通服务热线,并整合加盟商、120急救、维修等服务团队开展服务,形成了线上呼叫、线上派单、线下上门就近服务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只要接到老人的求助,中心都会及时就近安排服务人员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解决老人们各种求助和服务需求。
光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运以来,为1166名政府托底购买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了送餐、家务料理、洗衣、代办各类事务等服务共计7万余人次,为200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此外,中心还组织老人观看红色电影,与老人共庆百岁生日,开展了”敬老爱老“纳凉晚会、”您健康、我快乐“大型义诊等活动。
经过一年时间的试运行,居家养老呼叫服务得到了市民认可,来学习取经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黄南:“三基”建设搭上信息化快车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如果你想了解某一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除了进村入户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你只需轻点鼠标,进入州基层工作信息平台,按照查询路径指引,就可以查阅到贫困户、贫困群众的相关信息。这当中,不仅有姓名、年龄、人口等基本资料,还有生产资料、致贫原因、扶贫帮困措施等具体信息,甚至连他的全家福,你也可以看到。
加强“三基”建设中,黄南州投资开发了集管理、查询、统计、信息公开于一体的基层工作信息平台,建立覆盖近27万人的基层信息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黄南州基层工作信息平台把基层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各级党委、政府日常使用最频繁的数据作为重点,科学合理设计平台模块和统计录入系统。信息平台共设计了乡镇、村社等6大类25张、上千个信息采集内容。信息录入除采集个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家庭地址等常规内容外,还把享受优惠政策、精准扶贫、政策法规培训、技能培训、务工就业及开展基层工作日等情况列入进来。
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实行分级管理、动态更新、安全维护机制。各级管理员负责及时更新动态数据和常规工作,相对稳定信息每半年更新一次,确保平台数据完整、真实、准确。
黄南州基层工作信息平台的建成运行,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信息共享和决策参考,使各部门的相关基础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更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基础工作中“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突出问题。
这个信息平台也使得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实现了主动高效。通过全员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各种资源系统的有机整合,实现了对基层工作情况的全程跟踪,保证基层干部及时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便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不主动、服务基层不到位的问题。
黄南州基层工作信息平台全面推广使用后,原来信息采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耗时耗力、数据失真等情况得以避免。而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现在一般只需点一下鼠标,几分钟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基层干部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乐都党员示范户 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对王保金的采访,是从爽朗笑声中开始的。
今年42岁的王保金是海东市乐都区下营藏族乡祝家村的一名农村女党员,在村里,她还有一个身份——“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
在加强“三基”建设中,乐都区针对农村党员管理难、活动开展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积极开展了“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党建创新亮点培育工作。
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把有威信、致富思路清、服务意识较强的党员确定为“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再辅以落实项目启动资金、协调贴息贷款等措施,促使“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在工作实践中,乐都区采取结对帮扶、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等方式,每名“党员中心示范户”带动5-10户贫困户,形成“党支部引领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带农户”的新型党建服务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融合。
王保金入选“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并不是偶然。八年前,这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她承包了30亩荒山,准备自己种点啥。
荒山里种点啥好呢?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说,要不你试着种种大樱桃吧,这个能卖上钱。那年,王保金就把30亩荒山变成了前景不知如何的樱桃园。
三年后,果树长大了,一年就给王保金带来了两万多元的收入。后来,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樱桃园的面积也随着投入加大而一扩再扩。如今,王保金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樱桃20000多株,养殖绿壳蛋鸡3000多只,年收入达10余万元。
同时,作为“党员致富中心示范户”,王保金引领带动村里的困难户搞起了特色种植和养殖。
“以前我就很愿意帮助村里的困难户。那时候我的果园里要拔草、翻地,我都会找他们来干活,给工资,也给他们免费传授种养殖技术。以后,我要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跟我一起种樱桃、养鸡,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王保金笑着说。跟着王保金时间长了,村里的近十户贫困户也学会了种植技术,他们多方筹措资金,种上了大樱桃树,并在果园里养起了绿壳蛋鸡。
现在,王保金带动起来的农户有8家,种植大樱桃面积达到500多亩,养殖绿壳蛋鸡1000余只,“党委支持,支部引领,党员致富中心致富户带动”的脱贫模式有效运行,“抱团致富”的效应日益凸显。
格尔木:建立动态考核管理系统
格尔木市在加强“三基”建设中,从做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入手,按照“互联网+”的思路,探索建立了目标责任清单式动态管理考核系统。这个动态管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是,通过系统将工作任务清单式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明确权责、责任到人,设定完成时限,责任单位根据任务要求,定期在系统中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由牵头单位根据完成进度及质量评分。
目标责任清单式动态管理考核系统设置了“业务管理用户”、“督查督办用户”等7类用户,按照工作职能相近的原则,把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全市所有部门(单位)、中央及省州驻格单位和中央及省州驻格企业中,对重点工作实行“日办理、周通报、月排名、季小结、半年总结、年终考评、动态预警、日常监督”八个环节跟踪问效。
目标责任清单式动态管理考核系统推行目标管理、督查督办、电子监察、绩效考核“四位一体”考核管理模式。根据用户职责不同,开展任务分解交办、计划填报、审核评分、社会评价及工作交流等工作。其中,清单式交办,就是在全面梳理党政机关5类10项、党政干部12项通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编制完善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岗位清单”、“服务清单”、“收费清单”、“工作职责清单”、“工业负面清单”,一共涉及到34个部门、5348项具体事项。格尔木市目标责任清单式动态管理考核系统实现了动态式监管和网络化考核。按照各项工作任务清单及完成时限,设置动态预警阈值,由系统自动监控完成进度,通过绿灯、警铃、黄灯、红灯实时提醒预警,对日常工作绩效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实行全程动态监控,实时督查问效;同时,对纳入系统的工作任务从运算、计分、排名,到考核结果生成,均由系统后台自动处理完成,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保证了考核工作的时效性和公平公正。被考核单位的工作印证资料通过网络传输,简化了工作流程,确保了工作运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短评:党建品牌还需“前呼后拥”
党建品牌是基层党组织在强“三基”、抓党建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和提炼出的。党建品牌根植于广泛的基层一线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较高的党群认同和时代特点,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来之不易,凝结着广大党务干部和组工干部的时间、心血和汗水。
可是从近几年的发挥品牌长效作用来看,对党建品牌推广、深挖和维护的力度不够,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党建品牌创建之后就被付之高阁,后继工作无人问津,导致党建品牌成了“稻草人”。因此,破解党建品牌建设后续乏力的“顽症”,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需从“前呼后拥”两个方面入手,其中,“后拥”工作更为重要。
“前呼”就是做好党建品牌创建中的各项谋划、实践和总结提升工作,对各地各部门的有效益、出成果、较成熟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形成适合本地域或本部门党建工作特点的党建品牌,并推广到本地区、本行业和本系统当中去。
“后拥”就是下大力气抓好党建品牌创建以后的宣传、推广和完善工作,也就是对党建品牌进行再深挖、再提炼,让党建品牌长期发挥作用,并衍生出许多党建子品牌,以党建品牌的无形资源,盘活和凝聚各种党建资源,从而带动相关社会资源,形成党建品牌的综合效应。发挥好党建品牌的综合效应,能够引导基层各级党组织转变执政方式,自觉运用党建品牌服务群众,提升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效能,使品牌效应最大化。“前呼”和“后拥”是维持党建品牌发挥长期效用的两大必要性、基础性工作。二者不是矛盾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某一党建品牌形成的内在动因。没有“前呼”,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无从谈起;失去“后拥”,党建品牌建设工作也将停止不前。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党建品牌发挥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