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卯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

27.04.2018  09:45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海东是全省最大的农业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海东如何针对自己的特点科学施策,发挥优势先行一步?面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海东乡村振兴如何探索发力?近日,乐都区委副书记马成芳,以乐都卯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为主题,呈现了卯寨乡村振兴新气象,梳理了乡村振兴微实践,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卯寨经验,这些新思路、新谋划、新举措源自卯寨,却着眼全市,文辞朴素,却入情入理。现将其文章要点摘登,以期对海东各地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所启发。

   乐都区委副书记马成芳

  卯寨景区位于乐都区高庙镇卯寨沟,因地处古代官道驿站得名“卯寨”,是集民俗农事体验、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核心景区占地约2000亩,东距柳湾彩陶遗址3公里,西距乐都城区13公里,南进22公里达央宗寺风景区,北进20公里到水峡风景区,目前景区已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绿化景区周边荒山荒坡2000余亩,建成文化休闲山庄1座,河湟传统民居大院1座,养殖基地1处,小园林廊桥景观1处,2000平方米鱼塘1处,500米文化碑林长廊1处,文化广场1处,樱桃园1处,杂果园1处,游览栈道和游步道1公里。今年以来,3100平方米河湟特色民宿和河湟小吃一条街基本建成,40户河湟特色民房风貌改造正在实施,100亩花海即将栽种,100亩双拱双膜大棚正在规划论证。去年1年时间,实现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0名贫困人口脱贫,100多名农民稳定就业,间接带动周边近千人就业。景区已在海东乃至全省小有名气,慕名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近500万元,乡村振兴已具雏形。目前,卯寨景区正申报国家AAA级景区。我们的探索和做法有:

  一是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我们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有思路、有能力、有威信、有感情,才能凝聚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人心,坚定群众广泛参与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结合卯寨景区的宜居条件,经充分调研和慎重考虑,在新庄、老庄、扎门(建档立卡贫困村)3个村圆满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的基础上成立了卯寨景区党总支部,选举群众威望高的老党员李连和为党总支书记,从而使党总支成为推动景区全面发展的发动机和动力源,破解了因不同村级组织认识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而造成的村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景区统筹发展能力差等影响景区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脱贫攻坚”“党建+乡村旅游”等模式,定方向、谋大事,迅速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干部的指挥部。三个村党支部主动作为,通过支部引领、党员领办等方式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农家院等旅游配套产业,打造了一体化发展格局。78名党员开展“为景区发展建言献策”、乡村道路管护、村级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等志愿活动370人次。广大党员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带头按照景区规划拆除自家院墙房舍,带头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带头开展荒山绿化和林地管护,为迅速打开局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能人”带头,敢闯敢试。去年,我们先后几次组织各乡镇、区直有关部门、部分村干部和部分乡村旅游企业负责人到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考察学习,深受教育和启发。我们一直在思考,乐都资源禀赋跟湟中、大通差不多,更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但是为什么卡阳、边麻沟能从穷山沟变成“金窝窝”,而乐都虽然有很多“金窝窝”到现在还是个穷山沟?通过认真反思,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致富领路人、带头人,我们的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眼界还不够开阔,不敢闯、不敢试,畏首畏尾、纸上谈兵、动嘴不动手。新庄村老党员李连和致富不忘乡亲,自2005年开始不顾家人反对,十几年如一日治理荒山荒坡,先后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绿化荒山荒坡2000多亩,使以前荒芜的山坡披上了绿装,成了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走出了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宝贵一步。现在的卯寨沟,一到夏天周末,每天来旅游的车达到上千辆,游客达到上万人,原来的穷山沟逐渐凸现出金山银山的靓色。从2012年回乡创业至今,李连和累计自投资金近7000万元,才有了今天的景区发展基础。今年3月份,严金海副省长在卯寨调研时由衷地说“像李连和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新乡贤”。李连和同志的这些事迹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好多事情要先干起来再说,不要光停留在口头上,从小事做起,从小打小闹开始,由小变大,等小事情变成大事情了,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产生集聚效应,项目资金就会“油往油缸里淌”,但首先要做的是“有”的事情。在乐都,许多地方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比如马营寺、九寺掌、松花顶等,都非常漂亮,但都没有形成亮点、形成品牌,关键还是因为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缺乏先行先试、边干边试的思想意识,缺少像李连和这样敢于担当、敢闯敢干的带头人。

  三是规划先行,元素融入。我们的目标是将卯寨景区打造成要素完善、功能全面、宜居宜业的全区乃至全市、全省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始终坚持超前谋划,循序渐进,按照先考虑怎么办,再考虑怎么干的原则,把前期基础性工作做扎实,尤其是前期各项规划、可行性设计,都同省市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对接,力争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目前,卯寨景区旅游建设项目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实施。规划范围包括高庙镇新庄村、扎门村、老庄村和东村以及柳湾遗址和柳湾彩陶博物馆区域,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7年至2020年,分两期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卯寨田园综合体试点规划范围包括高庙新庄、扎门、老庄、东村、西村、柳湾6个村,将以卯寨旅游服务中心为辐射,建设生态旅游度假片区、观光农业与生态农业片区、农耕文化体验片区三大片区,初步规划期限为2018至2028年,计划投资5亿元(不包括柳湾遗址开发)。我们认为,缺少历史文化元素和本土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是难以提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只有深入挖掘和利用好带有鲜明“乡土味”的历史文化,使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瑰宝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乡村振兴才更具前景。习总书记2016年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中提到乐都,借乐都的历史强调青海的战略地位,指出:“唐代开元年间曾在乐都设立陇右节度使,辖治陇右12州,使乐都成为西北政治经济中心”。卯寨属于陇右节度使的一个重要军事驻地。为此,我们准备挖掘整理陇右文化,并将其同柳湾彩陶文化、河湟文化一起厚植景区开发建设,形成一个集文化文物鉴赏、民俗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采摘、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景区。

  四是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乡村振兴战略才刚刚开始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典型引路、示范引领、标杆先行。我们认为,卯寨景区的开发建设不是一个乡更不是一个村的事情,而是全区的事情,必须举全区之力,发挥好各个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在人、财、物,水、电、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投入,才能“找准门子,走对路子,编好本子,争取票子,干出样子”。按照这个思路,目前区直相关部门正在做水、电、路、林、房及环保、文化、农业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支持。今年,计划向卯寨景区整合项目资金6200多万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挥“磁吸”和“药引”效应,吸引和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民,主体是农民。离开农民的乡村振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民得不到实惠的乡村振兴像绣花枕头——好看不中用。实施乡村振兴,政府要搭好戏台、当好导演,唱戏的主角是农民,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让群众缺席、失语,甚至漠然旁观。所以,我们始终注重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农民的意愿,聚合农民的智慧,调动农民的创造力,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教育引导他们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对接市场,增强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动员群众积极投身景区发展建设,党总支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召开群众大会18次,组织3个村200多人分三批次到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和陕西袁家村、马嵬驿等学习考察,给农民群众开眼界、换脑筋,为景区发展奠定了深厚群众基础。通过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吸收所有农户自愿加入。积极探索景区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目前正在按照“三权分置”原则,开展土地入股分红、流转整合的调查摸底,厘清宅基地权属性质等基础性工作,探索景区土地经营模式。

  今后,我们要紧紧抓住卯寨景区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老典型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在全市乃至全省出亮点、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