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极力挽留的扶贫干部干了啥

31.01.2018  12:05

  青海新闻网讯 一座座延伸了距离却因“扶贫”拉近了情义的大山,一个既是后进又是贫困的村子、一群眼含热泪握手挽留的村民、两位背着干粮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组成员……

  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南80公里处的黄河岸边的官亭镇,是全省海拔最低、气候最湿润的地区。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凭借这样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官亭镇的百姓生活应该无忧,但在精准扶贫识别认定中,官亭镇梧释村竟有了后进和贫困的“双重身份”。

  2015年10月,海东市纪委作为帮扶单位派驻干部到官亭镇梧释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从此,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役在梧释村打响。2017年初,海东市纪委纪检组长马彦江和组员苏志强作为新一任工作组被派驻到梧释村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工作组与镇有关负责人一同深入农户了解养殖情况

  昔日的贫困户如今开起了小卖铺

  用实干赢得信任的扶贫干部

  近日,记者来到了官亭镇梧释村。蜿蜒陡峭的山脉,深处大山腹地的村子,339户1396位土族村民沿沟、沿岭而居,10个社分布分散,闭塞、贫穷,曾一度是这个村子的代名词。同时,软弱涣散的党组织严重制约了村子的发展……

  在人心涣散时,信任是最好的粘合剂。当梧释村的发展跌落到谷底,班子成员人心涣散时,留下的只是割裂的情感以及各自为阵互相抵触的人心。此时,工作组的到来也并未让梧释村人感到欣喜、看到希望。

  “他们能改变什么?”“快到退休年龄的‘第一书记’又能有多少精力来管村务……”各种猜测议论随着工作组的到来纷至沓来。但是,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市纪委干部两任工作组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用实干、智慧、真诚落实着各项扶贫政策,颠覆了村里人过去的认知,打开了梧释村人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2017年底,全村24户建档立卡户102人脱掉了“穷帽子”,贫困村退出,昔日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无望已经成为了梧释村人记忆中的底片。

  “扶贫路走起来一点都不容易。要想带领村民脱贫,必须先从党组织建设着手,解决班子的软弱涣散问题。”马彦江说。担任“第一书记”后,马彦江和苏志强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和建强班子上,从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整改,商议制定了包括例会、值班、村务公开等在内的村委制度,以及村委办公室、会议室的布局改变、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等。去年的换届选举中,梧释村成功选举配齐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从上级来检查工作只会观望到如今村干部有开会的意识,从一年四季毫无变化的村庄到村务公开栏信息里最新的落款日期,这个村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昔日贫困户如今住上了新居

  乡亲们极力挽留的扶贫干部

  “书记,你和主任别走啊,你俩雨里来雪里去,为我们家的事情跑得太多了,再陪我们两年吧。”眼含热泪极力挽留的老人名叫吕桂奴,今年68岁。去年底,梧释村退出了贫困村,得知工作组的两位同志要离开,眼看着车子快要驶出巷口,老人捧着核桃追上前来嘱咐道。

  说起老人极力挽留的原因还得从老人的子女说起,老人的四个女儿早已出嫁,唯一的儿子外出务工十多年毫无音信,两位老人生活潦倒。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彦江和苏志强经过多方打听,查到了老人远在西藏的儿子,他因为漂泊多年没有积蓄觉得无颜回乡,父母一声声亲情的召唤从大山沟传到了西藏,发信息、打电话,讲政策、说道理……最终,老人的儿子放下思想包袱回到了村里,回到了古稀之年的父母身边。

  现如今,吕桂奴家新修的房屋装饰一新,一家人还用发展资金盖起了家庭养殖棚,二位老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心里很踏实。

  在扶贫的日子里,梧释村所有的事被马彦江和苏志强当成了自家的事来办,他们和梧释村的村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马彦江说,派驻单位对工作组非常支持,隔三差五就会来看望、慰问,2016年为村里支持扶贫资金10万元。去年经过协商,他们拿出一部分钱为村里的16名大学生每人发放了1500元的助学金,这种关怀和鼓励让村民感动,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发展动力。官亭镇镇长隆学林说,马彦江和苏志强不仅在全镇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中树立了榜样,更是在全镇的干部中树立了榜样。

  奔波在扶贫路上

  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

  昔日沉珂满身的梧释村如今迈步前行,这样的新风气新面貌,让梧释村人骄傲,而工作组在扶贫路上的风雨足迹也深深地印进了梧释村人的心里。看到马彦江和苏志强,村民们都会上前亲切地喊上一声“马书记、苏主任”。来到村民家里,一盘瓜子、一捧核桃、几句叮咛,这都是梧释村的乡亲们对马彦江和苏志强,对两任工作组的浓浓深情。

  想要一点点改变,其实并不容易。马彦江和苏志强知道,扶贫路上的艰辛无从道来,也无法道来。马彦江边从已经磨损、发旧的水壶中倒水边说:“毛主席曾经说过,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梧释村离官亭镇街道有8公里多,马彦江和苏志强索性背着馒头上山,从日出到夜幕一步步走,一户户访,连续开展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赶到山下时,他们早已错过了食堂的饭点。一年多来,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村民当中,靠扶起梧释村的坚定决心,帮助梧释村的24户贫困家庭,帮助这个村子站了起来。

  在这些贫困户中,何维雄家中两个残疾的儿子上高中,女儿一级残疾只能靠轮椅行走;秦海忠家中有四口人,老母亲和智障的两位哥哥……但短短的一年多来,这些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维雄家开起了铺子,买了压面机,每天有100多元的纯收入,女儿还准备用帮扶单位送来的笔记本电脑学着做微商;秦海忠家盖上了新房子,发展起了养殖……

  官亭镇党委副书记严艳说:“马彦江和苏志强自派驻以来,听从官亭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从未因为自己是市里的领导而有半点懈怠和推辞,跟随他们在村里开展工作期间,看到的是他们白开水就馒头,看到的是他们雨雪天走户穿巷……”

  如今,这个注重文化的小镇里,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梧释村民风的变化;如今,梧释村里人与人之间多了互助,少了隔阂,多了温暖,少了冷漠。马彦江说,一户家庭脱贫并不是脱贫,全村人都过上好生活,才是幸福。脱贫村、幸福村,这是马彦江初到梧释村时在心里设定的承诺,如今,梧释村已经脱贫,村民在幸福道路上也踏稳了脚步,梧释村会越来越美丽,梧释村人也会越来越幸福,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