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在基层:“第一书记”节后忙扶贫
青海新闻网讯 2月14日正月初七,乡村还沉浸在浓浓的过年氛围中。此时,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第一书记”白海龙和扶贫干部已经从西宁出发,驱车三百多公里赶到巴音村,直奔村党支部书记马正光、村委会主任赵海山家。这让还处在过年模式的马正光和赵海山又惊又喜,说是拜年,但话题半句不离村上的扶贫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更何况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脱贫攻坚之年。这对我省四千多名身负重任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来说,用一年时间完成扶贫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早早谋划,早早行动。
当天晚上七点,白海龙就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到他的宿舍,商量合作社定位、发展种植养殖业需要购买的机器设备、四个贫困户发展旅游业所需的物资……最后,几人决定,这两天先购买8张床和8套被褥,给贫困户送去,方便他们发展家庭宾馆;等过完正月十五立马开始购买牛羊,订购大面积种植饲草所需的大型农业机械。
“在农村,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村民们才会陆续出门打工。所以,这两天我们先忙合作社相关手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工作,尽量不会打扰村民过年。”白海龙说,“茶卡盐湖的旅游季节在每年的6月、7月、8月三个月,村里要想借着‘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的东风发展旅游业,就得在5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而到4月中旬,饲草种植就要开始了,所以时间很紧。”
今年年底完成脱贫任务,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这也是白海龙正月初七一大早就往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赶的原因。和村委班子一起早早谋划,督促着全村上下早早动起来,形成脱贫致富的合力。
白海龙是省科技厅的干部,去年10月9日到巴音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不仅对巴音村贫困户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对巴音村周边情况也摸得清清楚楚。村里共35户114人,确定贫困户4户,分别是因病致贫一户,因供两个子女上学致贫的一户,还有两户是贫困的空巢老人。其中三户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通过社会保障救助让他们的生活有所保障,对于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经对方同意帮助其发展旅游业。
“茶卡盐湖、茶卡羊是当地的两个金字招牌,巴音村脱贫致富的产业就围绕这两个招牌开展。我们决定从旅游、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三个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白海龙说,“村民全部易地搬迁到茶卡镇的新村,每户都有一套120平方米的小洋楼,宽敞的房子可以发展家庭宾馆。我们给每个贫困户送去两张床和两套被褥,帮助他们发展家庭宾馆。”
“茶卡羊在青海很有名,已经获得地理保护标志,村上成立合作社,将村民的2000亩土地流转统一种植饲草,就是为了重点发展茶卡羊的养殖,再加上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相关技术支持,养殖的牛羊不愁没有市场。”过完年对老村水、电等设施的改造工作就要开始。
春节长假过后,我省派驻到村里的“第一书记”都很忙,虽然忙的事情不一样,但目标都一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