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年来:诉不尽的温暖

22.08.2017  22:19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奋斗目标。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进一步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我省不断强措施、抓落实,努力推动对口援青工作升级加力。

政策援青增后劲

江苏省对口援建的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海南的街道宽了,城镇面貌变了,老百姓腰包鼓了,所有人都深刻感受着前进、发展所带来的幸福。

援青工作启动以来,江苏省从支持海南州和受援县两个层面,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可以说,正是强大的政策倾斜,为海南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增添了后劲。

面向全省,一年来,各援受方高度重视对口援青工作,及时部署、周密安排。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专程拜访六省市,同时加强与有关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的工作对接;支援方主要领导亲自指导对口援青工作,有的亲自带队来青海实地调研,确保对口援青工作高起点推进。

“春风化雨、润物有声”。各支援方的无私支援和广大援青干部的倾情奉献不断滋润着青海大地。

援青中央国家机关单位按照在行业政策上给予更多照顾,在项目安排上给予更多关心,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更多支持,在业务工作上给予更多指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青海特别是藏区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协调力度,加强援青力量,完善工作制度,印发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的政策文件、工作方案、工作协议和备忘录等累积近40个。

今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我省有关部门还起草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支援帮扶和合作交流工作的意见》。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支援帮扶合作交流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合作水平、共筑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扩大改革开放等的具体措施。

产业援青助发展

一直以来,援受双方始终高度重视培育“造血”功能,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举措,探索实施了一大批产业支援项目。

近年来,援受双方充分挖掘受援地特色优势资源,与支援方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等优势嫁接,探索实施了一批产业支援项目。

山东省先后投入1.6亿元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建成了集科研、培训、示范、加工、养殖、旅游于一体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在77个牧业村实施建设了包括暖棚、围栏、种草、牲畜良种化为主要内容的示范点,形成了州、县、乡、村层层带动、梯级推进的发展格局,促进了海北州生态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

援建中,天津市以“四两拨千金”的巧劲,围绕中央和省里确定的重大项目,补足州县地方配套资金,在大项目落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天津的支援帮助下,如今,黄南州人民医院、热贡博物馆、黄南州民族中学、黄南州儿童福利院综合楼、同仁县群众体育场馆、尖扎县沿河新城基础设施、泽库县游牧民定居点、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天津园区等一批大项目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

放眼望去,如今,玉树藏族自治州新寨嘛呢石经城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和黑青稞啤酒研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浙江工业园区、黄南藏族自治州特色农牧业、果洛藏族自治州日光节能温室和旅游接待中心、冷湖设施农业种植园、茫崖综合农贸市场、刚察县农牧民牛羊育肥畜棚及藏香猪养殖基地等项目均已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

一个个项目犹如一滴滴新鲜的血液,培育了受援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造血”功能,有效增加了农牧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切实增强了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各受援地区借船出海,积极在省外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文化旅游宣传、农畜产品展销等活动。

海西州在浙江杭州设立柴达木枸杞直销门店,在嘉兴建立了柴达木枸杞一条街,并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设立了特色中国柴达木馆。这些工作无疑都将助推我省藏区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拓宽外销渠道,显著提升青海产品和青海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才援青添活力

人才是富民兴藏的第一资源。一直以来,人才短缺、人力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青海特别是藏区的发展。

对口援青以来,青海省先后选派了大批干部赴援青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6省市挂职锻炼。各支援方也努力为受援地大量培训党政干部和教育、医疗卫生、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北京始终注重将“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相结合。他们不断加强增派援青干部力量,先后选派热力、自来水、排水、环卫、市政路桥、公交等市政专家赴玉树对市政设施的管理与运营进行指导和培训,并组织玉树州市政运营方面的骨干赴北京实习培训。

与此同时,紧密结合玉树干部人才现状和需求,在党政干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市政管理、旅游文化、农牧业等方面持续加大对玉树的智力支援,为玉树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对果洛州而言,人才短缺和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始终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上海援青联络组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支“留得住、带不走、能工作”的人才队伍,专门拟定了果洛干部人才“千人培训计划”。

近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上海已先后举办果洛州基层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和医务人员近4000人次。

同时,果洛州也选派各级干部先后赴上海挂职锻炼,选派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进修。

这些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和挂职进修,极大提升了果洛州干部人才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果洛州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交流交融强推进

强化交流、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援建工作的“再深入”和“再拓展”,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推手”。

近年来,通过对口援青这条纽带,援受双方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爱国宗教人士交流为主的交流互访活动等在援受双方间积极开展。

来自黄南州偏远山区和牧区的优秀学生走进北京、天津,他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建筑,并与当地学生“同学习、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藏区的孩子们接受了一次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浙江借助宣传平台优势,通过举办“美丽柴达木、相约西子湖”、“醉美昆仑·梦回钱塘”等主题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精彩展现了海西州蒙藏风情、昆仑美景,搭建了双方文化交流平台,增进了两地人民的友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与此同时,各支援方高层领导纷纷来青考察,与我省主要领导座谈交流。支援方各级各界纷纷赴受援州县考察调研、看望慰问、接洽沟通、捐款捐物,结对帮扶日益广泛,使受援地干部群众深切地感受到来自支援方人民的深情厚意。

截至目前,援受双方各层面各界别的互访交流达3万多人次,也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积极加入援青行列。

通过对口援青的大平台,我省上下与国家各部委、各援青省市和央企的往来交流明显加强。

不断加强的交流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增进了藏区与内地的情感融合,增强了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祖国、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增强了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进步的信念和信心。

实践证明,对口援青决策英明、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是一项符合藏区实际、推动藏区发展、惠及藏区民生、凝聚藏区人心的重要战略举措。

这一举措,实实在在为我省藏区跨越发展注入了重要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