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从黑土滩到“金银滩” 的绿色畅想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十月,黄河谷地牧草丰盛,牛羊肥壮。
10月20日,记者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消息早已如同秋日里的暖阳,照耀在这一片广袤的草原上。这里是黄河源头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
达日县作为青海省黑土滩治理的主战场之一,经多年治理修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重现河谷两岸。在黑土滩治理成效显著的达日县窝赛乡,当地干部群众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畅想美好未来。
草原生态 迎来十年蝶变
回想起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盛况,窝赛乡党委书记刚强心中依然深感振奋。
“收看直播过程中,大家犹如置身大会现场,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时,总少不了热烈的掌声。”刚强说,10月16日上午,窝赛乡党员干部群众聚集在党员活动室,手中鲜艳的红旗交织,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每个人神情自豪而专注,都不愿错过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这一伟大时刻。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这非凡十年里,就拿我们乡来说,黑土滩治理就是最好的证明。”刚强介绍道。
黑土滩是指由于过度放牧、鼠害以及冻融、风(水)蚀引起的草地严重退化,植被稀疏、盖度降低、可食性牧草减少,土地裸露、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变劣、水土流失加剧等情况。
十年前,窝赛乡黑土滩面积超过全乡草原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当时窝赛乡内黑土滩现象较为严重的一条沟,直却沟内近15公里的范围内,黑土滩面积超过了70%,波及至半山腰,寸草不生,鼠兔横行,场景触目惊心。当时站在山上俯瞰成片的黑土滩,不少牧区出身的乡干部心都凉了半截。
为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十年来,达日县深入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并在直却沟试点退化草原修复治理项目。经多年探索和努力,全县草地植被覆盖度从原来的36.7%提高至58.2%,人工草地鲜草亩产量由原来的几公斤提高到790公斤,牧草平均高度达30厘米,由此而探索出的一套黑土滩治理的达日经验和达日做法,为全国高寒草甸修复治理提供了样板。
亲身参与了与黑土滩的“斗争”,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好转,刚强更能切实体会到取得生态保护成就的艰辛与不易。在刚强看来,在黄河边上种草,也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谋划的大事。
“是民心工程, 也是民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在理啊!”在窝赛乡人民政府,一位藏族老干部和前来办事的牧民们讨论起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说,‘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按照咱们藏族谚语,这叫‘人靠牦牛,牦牛靠草原’。”
一旁,窝赛乡党委副书记、代乡长朋毛才旦听了随即补充说:“多年来,黑土滩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平衡,更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障碍。草原就是牧民的根,治理黑土滩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草原,才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57岁的窝赛乡依隆村牧民文章点了点头,虽然嘴上说不上,可文章心里明白这个道理。
2007年以来,由于黑土滩扩散,文章家草场可利用面积不到十分之一。为了让牦牛填饱肚子,往后文章年复一年踏上了走圈放牧之路。
十年来,文章每年租赁草场额外支出二三万元,购买饲草料花费三四万元,原本每出栏一头牦牛能带来八九百元的盈利,走圈放牧后刨去成本,每头牛身上的盈利生生降了一半。
从2018年开始,在当地治理修复下,文章家的草场上人工种草面积达到了上千亩,在不打破草畜平衡的前提下,文章和兄弟3个把牦牛数量扩充到了400多头,收入也翻了番,“刨去开销每年都能攒下二三万元,这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报告中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章说道。
窝赛乡康巴村牧民项保曾有着类似的境遇,自家三分之二的草场变成了黑土滩,项保转向购买饲草料和租赁草场,陡增的成本让项保养活一头牦牛需要搭钱进去,项保只能被动减畜。
2008年,项保卖出了最后一头牦牛,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草原。
尽管可以在县城靠打短工生活,但项保始终无法适应城镇的生活,项保心心念念,盼望着有朝一日自家的草场恢复原貌。
2020年,听说经过治理以后,家乡的草场长势好了,项保靠着政策和亲友帮扶,购置了牦牛重归家乡草原发展畜牧业生产,并相较此前收入翻倍。
从草原到城镇,再从城镇回归草原。这一趟经历,让项保对总书记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了特别的感受,“感谢党,对于我们牧民来说,黑土滩治理既是民心工程也是民生工程,现在我有了‘根’,日子也有了盼头。”项保说。
既要“钱袋子”也要“绿叶子”
10月21日,窝赛乡直却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内传出阵阵讨论声,理事长旦求正和社员们重温党的二十大报告,读完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专题内容后,旦求带头讨论了起来。
“草原是我们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合作社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天然草地推进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推动形成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旦求说。
2010年,直却村启动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试点工作以来,正值黑土滩范围扩张,加上冬季人工饲草料紧张,导致产奶量低下,此后合作社冬季断奶持续了近10年。
2019年底,作为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试点地的直却沟内人工种植的饲草喜获丰收,草好了,牦牛营养跟上了,当年合作社的产奶量也上去了,当年收入就增加了20%。同时,充足的饲草帮助合作社减少了每年额外购置饲草料的开销,“一增一减”间,合作社整体效益有了显著增长。
经过种草修复,昔日黑土滩成为了如今合作社发展的“金银滩”。近年来直却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将固定资产扩大至1000余万元,分别建设了牛羊舍饲养殖基地、乳制品加工车间,还购进了冷藏车、拖拉机、割草机等,近年来,入股成员个人分红多则8万,少则几千元,“钱袋子”更鼓了,大家发展的兴头也更足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说到了我们牧民的心坎里。”旦求说,十年来,大家已经见到了生态保护的成效与收益,广大牧民群众继续参与到黑土滩治理中的意愿也更加强烈。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