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拉庄村有个攒劲人

02.09.2015  03:35

   当结束对贺灵年老人的采访时,有两种情绪在我心底久久无法挥散。一是钦佩,二是感动。钦佩的是他两鬓斑驳对生活的热爱胜过我身边的任何一人;感动的是他待人接物的质朴,让与他相交的每个人都由衷称赞。

  初秋的互助已有些冷意,我们在去往贺灵年老人家时也是阴雨阵阵。由于沿途一直在修路,我们耽误了不少时间。而当我们到达丹麻镇拉庄时,老人已经站在庄子口等着我们,这让我们倍感歉意。

  别家“闲事”他来管

  贺灵年退休后便一直住在村里,从他的所有言谈中不难看出他对自己故乡的炙热情感。用到“炙热”二字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过去村里不少妇女闲时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八卦、扯闲话,直接影响了邻里的团结。看到这样的情况,贺灵年便借“三八”节这个机会,主动出钱、出力,组织动员村里全体妇女参加活动,还特意将有隔阂的邻里安排到一起,一场活动下来邻里间亦亲近了不少。看着她们过去的隔阂消失了,贺灵年觉得自己这样费尽心思地张罗也是值得的。而这样的活动连着举行了三年,且一年火过一年。

  有一年村里十几头牲口钻进丹麻镇广场新建的绿化带,破坏了不少草坪。贺灵年得知后,在全村村民大会上,大声呼吁“把自家的牲畜圈养起来管好,不要干损人利己的事”。起初,村里不少人觉得难以理解,觉得“又不是糟蹋了贺家的草皮” 。面对这样的情况,贺灵年走家串户做了不少思想工作,最终赢得了村里人的赞同与响应。

  后来退休许久的贺灵年还担任了村监委会主任,每过一段时间,就与村干部碰头商议,尤其是村民最关切的村务财务问题,他都会主动督促。在近几年的评定低保贫困户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督促村干部张榜公布……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庄子里的人都知道村里有个热心的贺老头。

  宣传政策唱起来

  按理说退休后的贺灵年应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了。光管管村里的这些“闲事”也就罢了,可他忙完这些事儿还是一刻也消停不下来。

  退休后,打小就爱好曲艺的贺灵年又重拾起这些爱好,还自主将村子里十多名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拉庄曲艺歌舞演唱队”,并利用农闲时节排练。现如今每逢村里谁家有喜事,都会邀请演唱队到家演出,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深受村里人的欢迎。后来有些老年人看到演唱队办的如此热闹,便自己购置乐器自愿加入到演唱队来。

  丹麻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又是被县、市、省乃至中央文化部评选的“先进文化镇”。以文化搭台的宣传活动比较广泛,每逢镇上组织的活动,贺灵年都会带着他的演唱队积极参加。

  为突出宣传主题,贺灵年巧妙构思将宣传材料重新编写,并结合传统曲艺演唱方式,用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唱给群众听。在他的一本手稿中我们看到,这些曲目有的用贤孝、有的用社火,演唱方式不一,令人耳目一新。近几年他先后自编自唱《十八大精神放光芒》、《歌唱感谢共产党》、《惠农政策暖万家》、《新编十劝人心》、《依法治国人人夸》等具有贴近农村、贴近生活的文艺曲目。

  重拾民间传统社火

  贺灵年的家乡拉庄村,是一个纯汉族聚居地,很早以前就有春节演“社火”的传统,但近二十多年间随着村里外出人员增多,拉庄的“社火”便慢慢消失了。贺灵年退休后,几名村里的社火爱好者到他家邀请他重新组织拉庄社火,他一听便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道具的情况下,他带头拿出1000元人民币,并邀请村里的企业老板和在外工作的人员积极捐助,集资近5000元购置了锣鼓、狮子、旱船等社火道具,并亲自组织排练节目。甚至让自己的老伴在社火队排练时,给大家做饭,这可忙坏了家里的老伴和儿媳。终于在他和其他热心人的努力下,消失了20年的拉庄社火队恢复了,且越演越红火。从2005年春节起,拉庄社火活跃在各村,且口碑良好,使民间传统的古老节目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贺灵年深知,春节组织耍社火,不仅仅是热闹,更重要的是,每逢“过年”村里人都会杀猪宰羊,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酒肉穿肠,总避免不了酗酒闹事等不良现象出现。他组织春节耍社火,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和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通过耍社火和举办各种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农村的村风村貌、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酗酒闹事的少了,打扫院落巷道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看到这样的变化,村上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这可都是贺灵年的功劳呀!”

  凝心编撰民间文汇

  在贺灵年家中我们还看到了一本厚厚的手稿,封面上写着《丹麻民间文化汇集》,这是贺灵年与他的伙伴跑遍了全丹麻镇17个行政村的山山水水,花费了近六年的时间编撰而成的。谈起搜集材料的艰辛贺灵年说道,由于互助许多地方都是脑山地区,有时候为了找一个资料就要走很远的路。为了节省资金,有些比较近的村子他都是徒步走去的,而远一些的山区都是自己花钱打车过去。

  《丹麻民间文化汇集》中涉及了传统社火、曲艺歌词、歌谱、谚语、古树民居、传统活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许多丹麻镇特色文化。当我们问及为什么会想到去写这样一本书时,老人感慨道:许多民间故事因为没有文字的记录而逐渐消失;许多村子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故乡来历与传说。而他自己愿意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去搜集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料,让丹麻民间的传说、曲艺、文化有一个载体去流传下去。

  在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为了搜集这些资料所饱受的辛劳,所有的资料都是他一笔一划、逐字逐句的记录下来。这样厚厚的一本手稿凝结了老人六年的心血,这样的行为让我们一行人钦佩不已。书中有不少村子的传奇、传说令人拍案惊奇,正如贺灵年在自己手稿扉页上的感慨:“荒唐又可笑,使人费思量;人间沧桑事,真假难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