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一位农民的N次“产业转型”
从“靠河吃河”的沙石场,到短期经营加油站、宾馆,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收益颇丰的“生态产业”,王占华从中尝到了“生态产业”带来的甜头,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人大代表王占华来自尖扎县康杨镇西麻拉村。他经营的冷水鱼养殖业发展势头不错。
西麻拉村虽然靠近黄河,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但人多地少困扰着这里的村民。年轻时为了多挣钱,王占华四处奔波。
很快,他贷款买了一台拖拉机,“靠河吃河”,挖掘沙石运送给附近的工地。3年时间,攒了5万元。王占华有了人生第一桶金。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沙石需求量,小小的拖拉机显得有些落伍了。为此,王占华拿出存款,贷了几万元,买了一辆东风汽车,继续运输沙石料,正儿八经地跑起了运输业。
对王占华而言,创建“康杨沙石料场”,意味着他从单一运输业迈向了建筑行业。王占华胆子确实很大,沙石料场建成一年后,他又贷款60万元购置了装载机、自卸车等大型车辆。一时,王占华成了尖扎县有名的个体老板。
然而,因建设水电站,位于库区范围的“康杨砂石料场”被征用。尽管获得一笔补偿款,但王占华失业了。下一步干什么?随后几年,王占华投资建加油站、经营宾馆,但都没有持续下去。
王占华又将投资转向刚刚发展起来的生态产业,搞起了集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园。主打生态牌,王占华尝到了甜头,这也让他看到了“生态产业”的妙处。就在此时,他的目光又回到了家乡的这片水域。一家手续完备的冷水养殖虹鳟鱼基地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占华花了几十万元,将冷水养殖基地盘了过来。
因为没有养殖经验,王占华投入的小鱼大量死亡。面对困境,王占华四处学习,目前,他的养殖基地里有几万条虹鳟鱼,估计能卖几百万元。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王占华说,2015年,他要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时机,建设蔬菜冷藏保鲜库。这将是王占华的又一次“产业转型”。这是第几次转型?王占华没有考虑过,套用网络时代的语言,可能是N次。
从“靠河吃河”的沙石场,到短期经营加油站、宾馆,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收益颇丰的“生态产业”,从中尝到了生态带来的甜头。王占华的“产业转型”历程,反映了众多市场主体辗转的探索之路,这个过程展现了时代的变化,也顺应了时代的抉择。王占华的N次“产业转型”,就是一个依托“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的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