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感觉信心像现在这么足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
——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
——努力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四个转变’,非常振奋人心,提振了新时期青海人的‘精气神’,表现出了青海人的大气魄。” “依托青海特有的国家生态战略地位,谋划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布局,青海大有可为”……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四个转变”发展理念,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让我们走进大学校园、机关、社区,倾听广大群众怎么说。
从未感觉信心像现在这么足
●王兆宁: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通过报纸我了解到了省委提出的新理念——‘四个转变’,我感觉正如省委书记王国生所讲的,‘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方向感这么强,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么近,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信心这么足’”。
王兆宁说,“四个转变”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了青海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关键节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贯彻落实与生动实践,指明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前进的主要方向,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青海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一发展理念,立足青海发展实际,精准定位了制约青海发展的瓶颈问题:薄弱的经济基础、匮乏的人口资源、边缘化的地区发展战略、落后的农牧业组织形式。
青海虽然是经济小省,在日益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格局中处于不利位置,但是,依托青海特有的国家生态战略地位,谋划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布局,我们大有可为;虽然青海是人口小省,但是立足我们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我们完全有条件构筑起民族团结进步生动格局。
长期以来,青海的发展战略与国家主体发展战略存在融入度不足的问题,这次省委提出“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我们高度赞成,我们应当摈弃孤立局部的发展思维,主动作为,创造条件,积极融入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同时,我们还要在改变传统农牧业落后形态上下功夫,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
明挑战奋勇向前,知不足志存高远。只要我们正确认识挑战和不足,善于发现和勇于抢抓蕴含在挑战中的诸多发展机遇,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真抓实干、奋力追赶,就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千难万险,以“四个转变”理念扎实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民族团结进步描画新蓝图
●马德正:城西区虎台街道医财巷西社区党员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这是省委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描画的新蓝图、指明的新路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马德正是一位少数民族退休干部。他说,青海省有580多万人口,从全国而言,她是人口小省,但是她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0%—50%。千百年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和衷共济,共同演绎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的理念,是对青海多民族省情认识和把握的一次新的升华。作为一名退休党员干部,马德正说,他深刻理解“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性,他将从自身做起,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马德正说:“在我看来,青海发展最给力的条件,就是汉、藏、回等各民族相互团结、互相帮助。我一直坚信,只要团结起来跟党走,各族群众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柴珊瑚:城中区饮马街办事处文化街社区党委书记,市人大代表
“省委全会提出要以联动的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党和政府全面提高城乡净化、美化、绿化,让老百姓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守护蔚蓝天空的信心和决心坚定,西宁市也提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作为西宁人,我相信我们会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柴珊瑚说,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而且生态价值无限。近年来,“生态保护优先”已经成为青海发展蓝图中的“关键词”和“发力点”,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在不懈努力着。青海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青海地域辽阔、气候独特,连绵起伏的高高众山、波清流激的滔滔江河、明如光镜的星星湖泊……单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青海也足以让全国乃至全世界艳羡不已。
保护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社区要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到生态保护中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倡导大家不丢弃废旧电池,节约用水、绿色出行,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我们社区位于市中心,辖区内有居民4800多户,12000多人,这里住宅密集,绿地面积越来越少,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插绿,成为社区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社区大力提倡多种花,辖区的居民在楼顶平台上植绿。每个人都是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如果发现有污染环境的问题,群众也应该积极举报,大家共同维护我们的蓝天碧水。
对青海未来我们满怀期待
●旺姆:城西区残联理事长
“省委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四个转变’的理念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扩大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晚报看到这些内容后,我心潮澎湃,对青海发展、青海未来,我们老百姓更有底气、信心十足,满怀期待。”
旺姆表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工作,我们的底气来源于全会发出的强大信号。要切实用“四个转变”的理念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扎扎实实开展残联工作,重在突出实效。在工作中,我们要致力于实现由物质帮扶向思想帮扶转变;由经济救助向创业扶持转变;由节日走访向经常化慰问转变;由专职单位助残向社会力量助残转变。改变以往由残联等个别部门关注、帮扶残疾人的现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开展助残工作,形成关注、关怀、帮助残疾人及残健同行、平等共享的良好社会风气。各级文明单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一对一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关爱残疾人。
四个转变提振了我们的精气神
●薛成善:省物资系统退休老干部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四个转变’,是省委“打开眼界拓宽思路看青海,实事求是审视自己”的结果,是站在全局高度,对青海省情、民情科学研判,进一步深化认识的结果。‘四个转变’的提出非常振奋人心,提振了新时期青海人的‘精气神’,表现出了青海人的大气魄。”
今年已耄耋之年的薛成善老人说,只有打开眼界拓宽思路看青海,实事求是审视自己,才能真正认清自己,才能做到审时度势,才能把握好前进的方向。我们看到,相比较全国的大盘子,青海的发展相对滞后,是人口小省、经济小省,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于青海来说,最快的发展应该是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不走弯路,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实现“四个转变”,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任务艰巨,离不开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党章指出,要在党内形成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大家在一起充满激情地工作,把各族群众团结在一起,更有利于推动青海经济建设、推动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