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争当“四个转变”实践者

14.01.2017  18:05

  省民宗委推进民族团结创建纵深发展

省民宗委副主任 刘华

  2017年是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深化年,全省创建工作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为主线,围绕“四个转变”理念,全力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实施“五项工程”,补齐短板、争创亮点、提质增效、创新作为,切实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实施全面小康同步工程,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民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重点向民族地区和藏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同步发展。大力推动我省“十三五”《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落实,重点加强《规划》的宣传、解读和贯彻执行。组织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深入各地区和省直重点部门,重点对各项政策举措进行督促检查,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切实助推自治州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实施民族团结同心工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展演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活动,指导各地组织编排一批优秀民族歌曲、舞蹈等节目,深入村(社、牧委会)开展巡回演出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感动人物”评选活动,并在新闻媒体、网络等广泛宣传报道,切实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微视频征集”活动,制作一批弘扬民族团结主题的视频作品,并选送参加全国征集活动。组织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非公有制企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指导县乡两级选树表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记者徐顺凯)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生态强省新引擎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 李晓南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大省”和“生态强省”的战略思路,是对“青海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价值也在生态”的深刻领会和主动作为,是青海在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战略推进中最新的实践成果和战略升华。这个思路催人奋进、令人鼓舞、使人振奋。

  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生态强省和富民强省的目标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实现生态强省是对青海发展的最大支撑,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最大贡献,是对世界的积极贡献。做大做强青海的生态,对国家的发展全局和稳定大局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坚持联动共赢是青海走向生态强省的基本路径。实现生态强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内生动力,流域联动、区域携手、全球合作是外在动力。要按照王国生书记强调的坚持生态、生产、生活联动推进的要求,处理好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使生态之策成为青海发展之基,使绿色发展成为生态之本。使今天青海的“绿色账”再现发展共赢,使“绿色牌”彰显生态优先,使“绿色路”成为青海生态文明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之路,成为青海各族人民奔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康庄大道。

  李晓南表示,今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紧紧围绕体制试点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深化30项重大任务落实,强化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机构运行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确保体制试点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从而实现三江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彻底改变“九龙治水”的局面,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让各族群众从中享受到改革成果和建园成果,增强对体制机制创新的获得感。 (记者芳旭)

  省林业厅推进“四个转变”实现绿色崛起

省林业厅厅长 党晓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在视察青海工作期间,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以联动的理念、法治的思维、开放的战略和科技的支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村牧区发展新动能转化,推动林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准确把握大势,科学判断形势,顺应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大局,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才能抓好新机遇、开辟新路径、实现新发展。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省委提出的推进“四个转变”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全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推动生态保护建设,“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目标,政策支持更加强有力。尤其要看到,当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在扩大林业发展红利,增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绿色惠民方面带来重大机遇。我们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生态保护建设,特别是林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上,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用足用活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和资金支持,不断推动全省林业持续发展、跨越发展。

  党晓勇表示,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切实履行好生态保护特殊责任。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快高原现代林业建设步伐。以改革创新精神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紧盯“十三五”林业改革发展具体安排,直面难题,一个一个攻坚,一个一个破解,着力提升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力争我省生态建设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认真谋划生态生产生活联动,为实现我省绿色崛起中贡献林业力量。目前“百日攻坚”行动号角已经吹响,全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将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打好新年“第一仗”。 (记者小言)

  省农牧厅依托绿色增强农牧业发展动能

省农牧厅厅长 张黄元

  张黄元认为,转变,关键在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农牧工作,重点是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从争做“四个转变”的实践者出发,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转变,关键在改革创新。2017年全省农牧业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关键是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努力夯实基本面、增进新动能、打造增长点。种植业将全力打造粮油种植、果蔬“百亿元”产业,畜牧业打造畜禽养殖“百亿元”产业,渔业着力打造全国冷水鱼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区。

  转变,关键在强劲动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牧业发展转变,必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典范;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方式,促进农牧业组合型、集群化发展;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牧业带动“隔二连三”,来增强农牧业发展动能。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更没有质量效益。我省农牧业要加快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创建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枸杞之乡”等区域品牌,扩大我省农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实现“转变”,必须继续深化农牧业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其中重点要落实好“三权分置”,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开展土地草场等重点资源监测,建立资源评估和报告制度,探索建立资源管理制度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记者芳旭)

  省发改委融入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吴海昆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用‘四个转变’的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要坚持发展,必须要坚持改革,必须要保持稳定,必须要完善治理。要坚持改革与创新共同驱动,坚持城市和农村牧区协调推进;要求稳健,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挖掘消费潜力;要强创新,注重科技引领、注重成果转化、注重人才支撑;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制度建设,形成强基础、增后劲的长效机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上来,争做推进“四个转变”的支持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围绕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更加注重对国家战略的深度研究,坚持自身发力和向外借力并举,进一步有效拓展我省发展新空间。

  2017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将学习贯彻好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把握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重要原则,认清目标,明确任务,全力打赢发展改革攻坚战,推动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促进转型升级,推进创新突破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大力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多措并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促进消费增长;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力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工作,实施好五大板块生态治理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稳控市场价格;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东部城市群发展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实现重大领域改革新突破,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创新推进投融资改革;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开放新格局,扶持外贸创新发展,强化对外合作,促进对口援青升级加力。 (记者啸宇)

  西宁市农牧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是我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推进“四个扎扎实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刻分析了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出的“四个转变”新理念、新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是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重要指针。

  2017年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将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目标,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用“四个转变”的理念扎扎实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二是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抓好易地搬迁扶贫,注重脱贫效果可持续性,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充分利用好对口援青的政策机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定实现100个贫困村退出,2.5万贫困人口脱贫。三是立足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好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大力发展蔬菜、马铃薯、油菜、中藏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是坚持改革与创新共同驱动,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拓宽增收渠道。五是推进创新驱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六是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激活农村各类要素,着力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新突破。确保以“菜篮子”为重点的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记者啸宇)

  西宁市林业局推进“四个转变”实现绿色崛起

  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四个转变”的重要理念,特别提出了“实现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的重大战略调整,更加强调了生态建设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宁生态环境建设,始终将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绿网作为西宁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推进。在2016年11月20日召开的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打造绿色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重大部署,顺应了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关于“四个转变”的发展理念。未来,西宁林业生态建设将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新目标,抓住“生态优先”与“发展率先”两个关键,充分把握西宁林业生态建设在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战略中的示范引领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统筹谋划好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要在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构建以湟中县西堡为中心的生态绿芯、南北两山和城市远山(拉脊山、日月山、大坂山)为屏障、沿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六岸”绿化为生态廊道的“一芯二屏三廊道”的城市新型生态布局,积极推进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启动园博园规划建设。到2020年,让西宁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12平方米,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提供坚实的绿色本底和生态保障,将西宁建设成一座空气更加清新、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宜居、景色更加优美的幸福之城。

  (记者小言)

  西宁市创建办增强责任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

市创建办专职副主任汪永春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理念、新思路,特别是“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是对青海多民族省情认识和把握的一次新的升华,也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客观需要,更是全省各族儿女的期盼和心声。市创建办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创建步伐,着重从以下方面,指导全市努力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

  狠抓宣传教育引导,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微视频征集”、“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民族团结感动人物”评选、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力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探索建立加强少数民族服务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做好服务工作。

  巩固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民间信仰依法管理试点工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法律“七进”,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综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为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迈入小康社会。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针对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确保“六项重点帮扶措施”落地生根。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创建工作纵深推进。强化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形成工作合力。细化验收程序、验收标准,全力推动创建“八进”活动,为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徐顺凯)

  西宁市环保局环境保护优先理念促绿色发展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米占良

  学习贯彻省委“四个转变”要求,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优先理念,必须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要到位,措施要有力,问题要解决,生态环境质量要改善,目标任务要完成,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做好绿色文章。

  一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切实履行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督促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全力解决影响环境保护方面的生态破坏隐患,把环境保护优先的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二要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污染治理的合力。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境治理的要求,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环境监管职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多管齐下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形成强大合力。三是铁腕治污,严格执法,全覆盖零容忍。强化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四是坚持问题为导向,下大力气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问题当“镜子”,梳理问题清单和消耗值,真查真改、立行立改。坚持绿色发展,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生态环保重点工作,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细化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关注生态功能、生态屏障等重点问题。创新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大胆先行先试,按“十三五”规划新布局、新要求、新标准,搞好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和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

  (记者荣丽君)

  西宁市发改委做全省经济增长强有力支撑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吴密森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四个转变”,这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关键之举,也是青海对接国家战略,借力使力的有利时机。“四个转变”理念既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更找准了我省当前发展的关键点,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照省委“四个转变”的要求和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对全市2017年总体工作的要求,市发改委将进一步打开眼界、拓宽思路,从努力实现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角度,坚持做强西宁,服务全省,强化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和中心城市的经济势能,带动效益,发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努力在发展上作贡献,全力培育“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动能,为持续稳定建设“幸福西宁”奠定基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升级,建设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的示范基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角度,坚定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观念不动摇,使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幸福西宁”,打造展示青海精神高地内涵的城市窗口,在省内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建设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示范基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的角度,积极共建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开放战略,把西宁市打造成开放型现代化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对外开放高地。积极与南京市开展扶贫协作工作,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教育扶贫、人才支持,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好南京对口帮扶西宁的“及时雨”。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角度,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集现代农业资本和技术,建成与都市功能定位相契合,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菜篮子”重要供给区、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和城郊生态休闲庄园。 (记者啸宇)

  西宁市城东区:把握“四个转变”推进东区发展

城东区区长李志坚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转变”的理念,指明了我省的政策机遇和后发优势,理念新、站位高,催人奋进,让我们对青海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城东区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握好“四个转变”理念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强化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全力攻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四年见成效”阶段目标,促进地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幸福西宁、和谐东区的成长坐标,全力推进南北山三期绿化等生态工程,增强城区游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水生态文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在全市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中找准东区定位;围绕东区特色文化和区位优势,加快与东川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增强火车站中央活力区与建国路高端商贸集聚区的有机连接,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协同推进民族餐饮、工艺品、文化体验等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地区各族群众所思、所盼、所需,继续加强城乡贫困人口帮扶,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各项便民、惠民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努力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记者得舟)

  西宁市城中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先导区

城中区区长吉辉

  城中区将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真改革、深改革、敢改革的重要标准,努力提升核心城区的工作标准,朝着“首善之区”的高标杆努力,不断增强中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引领经济绿色发展新方向,为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贡献力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立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南川发展新定位,突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有序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增强绿色发展承载力。二是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局面,为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贡献力量。抓住团结和进步两个关键,一手抓稳定,形成各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一手抓发展,着力推进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三是紧抓国家发展新机遇,为实现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贡献力量。围绕“点、极、带”部署,不断培育和服务园区产业发展。四是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为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贡献力量。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夯实基本面、增进新动能、打造增长点。

  (记者肖芳)

  西宁市城北区:筑牢“四观”建设生态宜居区

城北区区长张爱红

  王国生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的“四个转变”,是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落地生根的具体化、实践化。北区将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目标,牢固树立“四观”,切实践行“四个转变”,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北区”。

  【筑牢“绿色”的生态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矢志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深入实施“治山造林、治水护河、治气护城”工程,重点推进精美街区、优美社区、净美村庄建设,守护好生态的本底,建设好实践的样本。

  【筑牢“开放”的发展观】突出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格局和“兰—西”城市群体系建设。突出深化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把深化改革推向新水平。突出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双创”聚集区建设,打造创业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筑牢“协调”的产业观】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园区融合和产学研用融合,巩固传统工业优势,引导组织钢铁、冶金等传统工业技改创新,扶持壮大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商务、餐饮、旅游等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产业格局。

  【筑牢“和谐”的民生观】始终坚持有温度的发展,围绕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养”,以共建促共享,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健全网格化社会服务模式,构建“平安北区”,营造“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通讯员韩 瑜)

  西宁市城西区:乘势而上打造服务业高地

城西区区长贾栋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四个转变”的理念,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四个转变”新理念,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奋斗方向。现阶段,全市上下正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新起点,开启了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新征程。对于西区而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基础。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市委第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切实推进“四个转变”,以绿色发展推动“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建设。

  一强化产业支撑,助力转型升级,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项目在稳增长中的“顶梁柱”作用,在提质增效上获得新进展。三优化生态治理,打造靓丽西区,推进“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行动,不断提升城区品质、品位、品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四牢记履职为民,坚持绿色发展与民生保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建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得到新改善。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创新动能,全面实施创新计划,在多领域深化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形成新优势。

  (记者张国静)

  大通:争当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排头兵

大通县县长魏成玉

  王国生书记提出的“四个转变”理念,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定不移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工作主线。

  大通县作为全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要围绕“争当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排头兵”目标,把生态优先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成长坐标”,发挥生态优势,努力实现从资源大县向生态大县、生态强县转变。一是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奖惩机制。二是加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加强三北防护林、黑泉水库水源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水土保持等工程,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农业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牧业,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工业方面,围绕建设铝镁合金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企业,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三产方面,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努力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记者荣丽君)

  湟中:围绕“四个转变”打发展组合拳

湟中县县长赵冬

  围绕践行“四个转变”发展理念,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谱写幸福西宁湟中篇章为目标,湟中县研究谋划四项重点任务,努力推动县域发展向生态强县、文化旅游产业大县、一带一路节点县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转变。

  打好绿色牌,筑牢环西宁生态安全屏障。把绿水青山作为第一追求,持续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项目,全力抓好多巴南北两山绿化、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园博园等项目建设,梯次推进绿化美化,力争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巩固和扩大生态优势。

  培育新引擎,以文化旅游带动循环发展。加快构建与三产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壮大特色民族文化加工业,发展商旅服务、康体养生等商业模式,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发展,释放经济活力。

  拓展新空间,打造“一带一路”融合平台。牢牢把握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集中实施建制镇试点、双寨物流园、自驾车营地等项目,拓展县域对外交通“大动脉”,促进县域经济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

  持续增投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加大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民族地区“软、硬”短板,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维护民族团结。

  (记者徐顺凯)

  湟源:以绿色循环发展实现“四个转变”

湟源县县长史超

  湟源县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四个转变”的要求,致力于“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奋斗目标,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面落实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要求,全力打造湟源绿色循环发展升级版。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倾力打造国道沿线绿色长廊,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种苗产业基地、林下资源开发等产业,推进生态农牧业循环发展产业链条,着力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关口前移、眼睛向下,全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宗教和顺、民族团结。

  ——坚持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开放中求进步,牢牢把握开放主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打造青藏高原农副产品原产地聚集园,努力将湟源陈醋、丹噶尔老酒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步,着力打造以丹噶尔古城为核心的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围绕文化旅游发展高起点谋划现代服务业布局,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努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记者施翔)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
海西:“组团式”校园引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学历要求是怎样Qhnews.Com
青海省“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启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3日,Qhnews.Com
我省发布“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十大典型案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3日,Qhnews.Com
青海省农产品电商直播大赛在西宁启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0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