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研朱墨作春山"美术展开幕鲁迅儿时读物曝光

27.03.2016  11:50

    提及鲁迅,大家眼前浮现的是一位横眉冷对的革命者、以笔为投枪的文学家。其实,他还有多重身份,即日起至5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推出的“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让观众看到了鲁迅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是狂热的收藏家,还是饶有兴致的设计师。本次展览展出的224件作品来自中国美术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出224件文物及美术作品

  “只研朱墨作春山”美术展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该展也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力作。整个展览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在挣扎中觉醒”,主要展示鲁迅美术思想的形成和来源,展出构成其美术修养、建构其艺术观念的基本材料;第二部分为“榛莽中的新芽”,主要展示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和其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成就;第三部分为“希望的茂林嘉卉”,主要展示在鲁迅美术思想影响下,中国大众美术的发展面貌。

  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告诉记者,展览不仅展出了中国美术馆大量馆藏精品,如吴冠中的油画《野草》,陈逸飞、靳尚谊、吴为山等艺术家创作的鲁迅题材作品,更从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中精选鲁迅珍贵文物及生前收藏的中外美术精品。据了解,224件展品中有91件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藏品,“北京鲁迅博物馆里有很多与鲁迅相关的文物,这一次主要挑来了与鲁迅有直接关系的展品,以及选了一些对中国文化、美术史影响较大的展品。”策展小组成员戚明说。

   鲁迅儿时读物作为展览开篇

  一入展厅最先呈现给观众的是鲁迅在其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一本读物:由柴绍炳所撰的《山海经》;紧邻这件展品的是吴友如的《点石斋丛画》《诗画舫》,这几本均是鲁迅儿时爱不释手的读物。

  为何要以它们作为展览的开篇?“观众一看就觉得亲切,因为这都是鲁迅小时候常常翻阅的读物”。韩劲松坦言,在最初的展览方案中,呈现的展品并不是如今展出的读本,“后来经过策展团队的讨论,我们认为还是应该找到一个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切入点,得既吸引人又有意义”。

  最后,策展团队想到了启用鲁迅小时候的读本。因为,“展览开篇是讲鲁迅思想的形成,即其思想来源,那早期小儿书显然就发挥了启蒙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劲松觉得《山海经》《点石斋丛画》《诗画舫》是他美术思想的起点,“挑了好几件这样的展品,摆出来后发现确实挺吸引人的”。

   鲁迅对于书籍设计非常讲究

  本次展览中,有一大批鲁迅生前收藏的作品,包括德国知名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这只是冰山一角。”韩劲松说,鲁迅对版画的收藏数量庞大。

  据了解,鲁迅一生共收藏中外版画达4000多张,并经常将自己的收藏通过举办展览、编印画集、与青年艺术家通信等各种方式,将中外优秀艺术家珂勒惠支、麦绥莱勒、梅斐尔德、格罗兹等人的艺术介绍给木刻青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中还集中呈现了一批鲁迅写给木刻青年的信件,如《鲁迅致罗清祯信》《鲁迅致郑野夫信》《鲁迅给李桦的信》等。其中,一封《鲁迅给曹白的信》直接呈现自己的态度,他在这封写于1936年8月2日的信中说,“郝先生的三幅木刻,我以为《采叶》最好”,并直言另一幅木刻“初看很好,但有一避重就轻之处,是三个人的脸面都不明白”。

  如果说业内人士对其收藏略有了解的话,那么“作为设计师的鲁迅”真可谓是不为人知了。为此,“我们这次展示了不少他参与设计的书籍,包括他设计的书刊封面、扉页等”。韩劲松说,从《奔流(第一卷)》《歌谣纪念增刊》《呐喊》等展品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书籍装帧设计的细节非常讲究。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