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中国特色现代农业

20.03.2017  17:35
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强大的农业作支撑,就难以真正实现全面、完整的现代化。中国做强做优现代农业,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强大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放眼全球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无论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还是丹麦、荷兰、瑞典等农业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农业都很发达。一是组织化程度高。美国农场数量近80年来从681万家减少到206万家,但平均经营规模由62.6公顷扩大到178.4公顷。瑞典农业及林业合作社由19世纪初的3000多家集中到今天的40家,服务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及食品在本国市场占有率超过80%。二是劳动生产率高。丹麦农业一年的总产出可供其全国人口消费3年。荷兰农业劳动力数量仅占其劳动力总量的2%,农业增加值却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三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强。丹麦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4%,出口额却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1/4,生猪、黄油、奶酪出口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可见,农业发达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坚实基础。 从国内实践看,农业强大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无论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下简称“四化同步”),还是破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都需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目前,中国已成为制造业产出和出口第一大国,2015年制造业产出占全球的比重为22%,多个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信息化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城镇化快速发展,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2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相比之下,农业尚未取得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产业地位,而且农业自身发展还面临质量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一系列挑战。这主要表现在:高端、个性化、差异化农产品短缺,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不足,部分低端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农业人力资本呈弱化态势,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所占比重接近50%,“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现象比较普遍。中国只有积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在现代化强国道路上行稳致远。 从产业现状看,中国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已具备一定基础。中国农业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都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农业自身发展看,近10年来,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快,与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逐年缩小。“十二五”时期以来,农业对GDP增速拉动保持在0.3个百分点左右,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已成为农产品生产大国,2015年谷物、水产品、蔬菜等产量都居世界首位。部分产品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如水产品出口位居世界第一,梨和苹果出口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甚至部分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已初步显现发达农业特征。从农业发展环境看,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和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使中国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农产品总量增长还有较大空间。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1.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资本投资的比重接近80%,同比增长18.1%。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