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推荐名单公示
根据《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推荐评选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的通知》(青人社厅函〔2019〕73号)要求,现对拟推荐参加全国评选表彰的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单予以公示:
全国自强模范:
井芬清(女,肢体残疾) 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办事处康东社区居民
苏乌德(女,听力残疾,蒙古族)民和县龙彦餐具消毒服务部生产经理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王小青 海东市平安区残联副理事长
公示期为2019年4月1日至4月5日。
公示期内,如对拟推荐对象有意见,可通过邮件、电话、传真等形式向青海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邵玉豪
电 话:7176676
传 真:7176664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附件:1.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要求
2.井芬清同志个人简介和主要事迹
3.苏乌德同志个人简介和主要事迹
4.王小青同志个人简介和主要事迹
全省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
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
2019年3月29日
附件一
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要求
一、全国自强模范评选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作为全国自强模范推荐对象:
1、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事迹感人,在残疾人中得到普遍赞誉,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2、有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出版专著、发表论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3、自主创业取得成效,并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得到残疾人和社会广泛赞誉、普遍认可。
4、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乐于奉献,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在其他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作出重要贡献。
二、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
具备以下全部条件的,可作为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
1、热爱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和践行人道主义思想,恪守“人道、廉洁”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和精通残疾人工作业务,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2、切实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工作作风,真正成为广大残疾人的好朋友、贴心人,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的普遍赞誉。
3、各级残联专职工作人员应从事残疾人工作5年以上,近5年来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其中至少有一次优秀等次。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应从事残疾人工作3年以上,紧密联系残疾人,倾听残疾人呼声,反映残疾人需求,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得到基层干部群众和残疾人的广泛认可。
附件二
井芬清同志个人简介和主要事迹
井芬清,笔名清香。1987年9月13日,她只有23岁。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她的双腿严重受伤,在医院的抢救室里,当她从医生的嘴里听到两个冷冰冰的字眼“截肢”时,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她唯一的念头就是“我不活了!”
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双腿,她万念俱灰、痛不欲生。在那些以泪洗面的日子里,她的脑子里整日想的就是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鼓励她活下去,她的家人给她买了许多书籍,每一本书中的故事令她动容,也令她振作,书中每一个人顽强坚韧的意志和敢于与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为了不辜负家人对她的爱,她也选择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自食其力,装上假肢后她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卖店。虽然每天很忙,残肢与假肢接触的地方因为过敏经常溃烂疼痛难忍,但为了心底的文学梦,她还是忍痛读书学习。2000年8月,她关了店门来到西宁居住,埋在她心底的文学梦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她的心扉。她立即拿起笔写了起来,写完后马上投给了当地的《西海都市报》。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平时努力学习的厚积薄发,她投出去的几篇文章都先后发表了,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接着她又参加了青海省新闻网发起的征文大赛活动,她获得了这次征文大赛的三等奖。随后她的作品也陆续发表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她的诗歌、散文和评论也被收录到几十种文学选本中。但是,她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她每天都坚持写作和学习,她把别人用来娱乐和休闲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和学习上,笔耕不辍。由于忘我地读书、学习和写作,常常忘记了身体上的伤痛。在她写作的近20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写了2000多首诗歌,还有散文评论等几百篇。她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
2011年9月,在企业家李发君先生的资助下,井芬清的第一本诗集《清香集》出版了。诗集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省内各大报纸对她的事迹都做了报道。她的故事也被青海电视台做成纪录片《让爱作证》播出,同年,她成了青海省作家协会的一员,她的事迹被青海电视台、西宁电视台、西海都市报、青海法制报、海东时报等有关媒体相继报道。特别是她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经历,给了许多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一些启发和激励。2013年在省残联的资助下第二本诗集《浅蓝色的时光》出版。这本诗集于2014年荣获青海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奖,这是对她对文学创作的孜孜以求以及所做的不懈坚持和努力给予的充分肯定。紧接着她的诗歌也发表在国家级文学刊物《诗刊》《星星》等刊物上。她的诗歌被收录到青海省首部当代女诗人作品选《红衣白马的女子们——青海当代女诗人作品选》》。更值得骄傲的是,她的4首散文诗被收录到由著名散文诗作家兼评论家王幅明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女性散文诗集《蝴蝶翅膀上有星辰闪烁——百年女性散文诗选》。她的作品在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青海省作家协会三家联合举办的“中国梦•青海故事”征文中二次获奖。并先后在全国各地的征文大赛中获得奖项达几十次之多,还在首届和第二届“飞鸟杯”身障人士朗读者诗歌大赛中获奖。
2014年6月在省政府残工委举办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她先后给青海省委党校,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宁市第三中学,青海华罗庚学校的师生做了报告,给他们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她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们,报告会现场数次响起热烈掌声。在青海师大,她的报告结束后,全体师生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纷纷表示,井芬清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西宁三中,聆听了她报告的全体师生一直把她送到校门外的车上后还不肯离去。
2018年她参加了西宁市残疾人书法协会免费培训班学习书法。至今,她经常收到报刊杂志编辑的约稿,还被德令哈市文联聘为编辑。
写作之余,为了感恩伟大的新时代,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新时代给她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她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2014年5月,她被青海省七彩梦残疾人艺术团聘为特邀作家,为七彩梦残疾人艺术团写了团歌歌词《我有一个梦想》。2016年4月,当她得知身受重伤的青年农民吴刚无钱治疗时,立即和文友相钰、小淘发起了为湟源县失去一条腿的吴刚捐款的倡议,此次募捐一共得到善款8922.62元,全部由共同发起捐款的文友小淘交至吴刚母亲手中,她还将自己的诗集和几本励志书籍赠送给吴刚,鼓励他战胜病魔,勇敢生活。在2017年西宁第二届残疾人集体婚礼活动中荣获“文化公益带头人”称号。她还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敬老活动,为老人们朗诵自己的诗歌,受到了老人们的称赞。2019年3月3日,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为了激发癌症患者积极向上、顽强与病魔抗争,向往健康、追求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追求,她积极参加青海省癌症康复协会在西宁市海湖新区北城七区纵横文化“城市文化会客厅”举办的《诗香新时代 铿锵新女性》----2019“迎三八”暨“清香的诗”专题朗诵会,此次诗会诵读人群大部分为女性癌症病友,在她的倡议和带动下,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这些患癌女性朋友新时代新女性自信、美丽的风采,也增强了她们与病魔顽强抗争信心。井芬清还在现场给她们赠送了她的诗集,她们纷纷表示,一定会以井芬清为榜样,积极努力、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年坚守梦想,20年笔耕不辍,20年自强不息,换来了井芬清今天在文学创作上的累累硕果。从她的故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你热爱生命、相信自己、永不言弃,就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附件三
苏乌德先进
—记民和龙彦餐具清洗消毒服务部生产经理苏乌德
苏乌德,女,蒙古族,本科毕业,现年33岁,聋哑人(一级残疾),擅长聋哑人语言教育,舞蹈、计算机、档案管理。大学毕业她四处投档案找工作,残疾人找工作何等之难,每次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找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没有希望,绝望中坚强的她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我要自己养活自己,于是进入一家生产企业,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走出了自己的艰难历程。
—、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她于2012年进入龙彦餐具消毒服务部工作,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多年来,他与公司一起成长,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壮大,先后做过组长、主任、生产经理。现任本服务部副总经理,消毒服务部95%是女员工,并且50%是残疾人,她们吃苦耐劳,团结奋进,在苏经理的带领下,大家同心同德,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服务部的壮大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全体员工团结一心,爱岗敬业,把车间的生产搞得红红火火,使服务部的产品产量保持在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为服务部创造了利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二、身残志不残、坚持学习充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结合工作实际,她认真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服务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牢记服务部使命、任务和发展目标,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有效开展工作。工作之余她阅读了许多方面的书籍,购买了与企业管理相关的DVD培训课程讲座。通过坚持不懈地给自己充电,使她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工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虽然她身有残疾但她意志坚强,她深深懂得:现在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是终生学习的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才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在工作上,她能够本着负责、认真、尽职尽责的态度,无条件的承担各项任务,并尽力以最优秀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员工,工作业绩突出,显著。
担任总经理以来,她本着一切为了服务部发展的原则,经常带领员工加班加点,有时工作到深夜。她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车间,深入员工,和员工融洽关系,能及时掌握她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利用开会、学习等时间开展员工的思想教育,发扬优良传统,抵制员工工作中的不良状态,严格要求她们遵守工作制度,并能很好地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员工树立好榜样;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她还关心她们的生活情况,设身处地为员工解决困难,尽力解决她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全体员工的严格要求,工作中的自我锻炼,她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生活中作风踏实,待人真诚。
平时工作中,她平易近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踏实勤奋,事业心和责任心强,体现出一名管理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活中她是一位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同志,与周围同事的关系融洽,并能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人,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待人真诚,与人为善,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妥当。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工作为先,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经常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有工作的机会,并且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建功立业。
五、想为残疾人所想、急为残疾人所急,心里始终装着残疾朋友。
她经常说:“我们服务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大部分是残疾人,我深知残疾人的难处。我们生活很艰难,但找工作难上加难,我们很珍惜这份工作。十几年来我和企业的残疾员工相互依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更重要的是共同担档,是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我们的付出换来了今天的成功。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但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残疾人需要帮助,他们渴望得到一份工作,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为此2014年在省、市、县残联的帮助下,她在家人的帮助下投资65万元开办了民和县川口镇享堂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现已托养残疾人20人,安排工作的12人,免费托养的9人、收生活费的11人(每月收生活费600元、其它费用服务部支付)。因经济能力有限,还有许多申请入院的残疾人未能入院。本中心设有床位30张、工作人员4人、医生1名。我们的工作宗旨是:帮助一个残疾人,解放一个家庭。
2018年9月,在县残联的推荐下她参加了残疾人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得到了国家残联主席张海迪的接见,同年10月在青海海东国家残联理事长程凯接见了她,她如实汇报了生活在最底层残疾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国家精准扶贫富民政策给残疾人带来的富裕,也详细谈了自己工作及家庭的困难,程凯理事长听了汇报后,他说:“你放心,残联会帮助你度过难关”,如今提起这件事她春光满面,她决心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业已兴,路正长。面对未来,她充满自信、充满自豪、充满渴望,她决心为公司的持续性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
附件四
王小青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当晨曦洒满庭院,望着院内像他一样早起的残疾人享受着和谐宁静的时光时,在平安区康乐残疾人托养院生活的残疾人贾有顺又一次念叨起了王理事长;在临过春节之际,看着络绎不绝来到自家小卖铺买年货的姑娘媳妇和老少爷们,三合镇冰岭山村身有残疾的藏族姑娘白吾尖吉也不由地想起了王理事长……
群众心里的王理事长,就是海东市平安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副理事长王小青同志。他自2013年7月担任区残联副理事长以来,始终奔走在残疾人工作的第一线,一心为残疾群众谋利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实干苦干的青海残疾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民情日记”彰显公仆情怀
在履新后的头一天,王小青同志就和工作人员一道,深入乡(镇)、村(社区)和残疾人家庭,熟悉工作、了解情况。当看到残疾人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时,他一瞬间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他心里默默地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做好这份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六年来,他跑遍了全区8个乡(镇)116个村(社区),“民情日记” 记了厚厚的12大本。一页页的“民情日记”,渗透着他对残疾人的关怀关爱,彰显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
在走访中,他了解到部分重度残疾人因生活无法自理,需家庭成员长期照料护理,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如果为他们提供集中托养服务,把重度残疾家庭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就能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说干就干,他和理事会班子其他成员一起学习政策文件,征求领导意见,结合平安实际,研究提出了建立一所民办公助残疾人托养院的想法。他积极奔走,四处寻找开办残疾人托养院的合适人选。很多人都觉得残疾人托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没有任何利润可图,都不愿意参与。他就不厌其烦地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有条件、有能力的爱心人士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社会责任。最终古城回族乡的姚振兴夫妇,被他的真心所打动,愿意在区残联的支持、帮助下开办一所残疾人托养院。有了合适的人选,他又开始四处争取项目和资金。在他和理事会班子其他成员的努力下,全区第一所残疾人托养机构——海东市平安区康乐残疾人托养院终于于2018年4月建成运行。从报批立项到规划选址,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用心用情。目前,全区有28名重度残疾人在此享受集中寄宿托养服务,有效解决了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基本实现了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的目标。
务实作风展现担当作为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一贯作风务实的王小青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主动与残疾人拉家常、交朋友,引导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展现自我风采。
樊启升,是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的一名二级肢体残疾人,和母亲、哥嫂等一家5口人共同生活。其中妈妈患高血压和腰椎间盘突出,哥哥是聋哑人,嫂子脑瘫后遗症,侄女弱智。面对这一情况,他多次与樊启升促膝长谈,鼓励他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要以更加勇敢的心态面对现实的残酷。同时,他协调三合镇党委政府,将樊启升一家纳入危房改造对象,落实建房补助款4.8万元,让一个26年生活在黑暗破旧窑洞里的残疾人看到了明媚的阳光。当他了解到樊启升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他从小就有爱思考、爱琢磨、爱鼓捣的天性,平时村里人的农具、电器等出了毛病,都愿意拿到他这里看一看、修一修的情况后,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力量的帮助,改善家庭生活。如今,他和哥哥在村里经营着一间不大的农机具加工修理铺,兄弟俩在自己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但还清了盖房借款,还有了一点结余,小日子过得实实在在。
小康路上不让一位残疾人掉队
如何精准施策、更加有效地帮助贫困残疾人这一重点人群实现精准脱贫,落实党委政府小康路上绝不能让任何一位残疾人掉队的庄严承诺,是王小青同志时时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他用脚步“丈量”全区每一个乡(镇)、村(社区),详细摸清了92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真实状况,并与理事会班子其他成员和乡(镇)、村(社区)干部一道共同研究,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帮助脱贫致富。
一方面,不断加强残疾人教育。2016年以来,区残联通过多种渠道,资助2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大学生,残疾人子女大学生、残疾高中生及中职生、各类特校残疾学生125名顺利完成学业,为阻止贫困代际相传、从源头上拔掉“穷根”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同时,在他的努力下,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方式,实现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138人;为214户贫困残疾人给予居家养殖、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发放扶持资金220万元;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4家,发放扶持资金10万元;组织农村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次,发放培训补贴95万元。有效帮助贫困残疾人激发了内生动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了稳定增收。
毛存儿和海东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残疾人集中就业创业基地就是他们当中最典型的代表。家住在平安区古城回族乡且尔甫村的毛存儿,因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上学,加之母亲离家出走,无人照看。为减轻家庭负担,2011年2月,被送到角加村安嘉寺学经。2013年8月,因病情加重,被安嘉寺清退,劝其回家治病。10月份,父亲毛拉毛尖措带其前往北京治病,现一直在家中进行康复锻炼,家庭贫困。王小青同志得知情况后通过多种渠道,为其筹集了5万元的扶持款,让他们一家搞家庭养殖。现在,毛存儿一家的日子跟以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海东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残疾人集中就业创业基地,是海东市残联打造的全市残疾人集中就业创业基地。在他的努力下,将全区15名贫困残疾人集中安置在此基地就业,主要从事种植、加工和销售金丝皇菊,每人每月平均工资约为1500元,每人每年实现增收约1.8万元,为全区残疾人集中就业以及帮助残疾人加快脱贫步伐起到了示范作用。2018年,通过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申请核查,为37名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示范户分别按照2万元、1.5万元、1万元不等的标准进行了资金扶持,发放扶持资金59.5万元。
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肯定。中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中残联副主席吕世明、青海省残联理事长等,在调研平安区残疾人工作时,分别对残疾人创业就业和基层残疾人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青海省残联系统先进个人、海东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平安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时代,王小青同志依然站在残疾人工作的第一线,以勇于担当、奋发进取的精神,努力开拓着平安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