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城乡规划工作问题亟待解决

29.10.2015  09:58

2015年以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两次,对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督查巡查,从总体情况来看,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和“三规合一”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全面启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得以明显优化,但四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规划编制方面。 一是城镇总体规划评估与修编重视不够。 个别城镇对城镇总体规划评估工作重视不够,致使影响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如祁连、玛多县等城镇总体规划编制进展缓慢,修编周期过长。 二是专项规划编制缺失。 大部分县(市)未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部分“美丽城镇”试点城镇风貌规划设计编制不及时。 三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脱节。 各县(市)普遍存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了不批、批了不执行、缺少监督等问题。如西宁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覆盖率较高,但大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履行审批和备案等法定程序,致使项目审批不具备法律效应。

二、规划实施方面。 一是规划实施不严格。 个别县(市)、园区不严格按照批准的城乡规划实施,随意变更规划强制性内容。如西宁经济开发区生物园区和东川园区侵占城市绿地。个别县(市)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隔离绿地中违规审批项目。如湟中县在《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隔离绿地中违规批准建设二手车交易市场项目。 二是园区规划管理体制不顺。 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城市新区以及各类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依法实施规划并统一管理。”部分县(市)开发区的规划管理仍未纳入县(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如西宁经济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各园区实行规划审批封闭管理,园区规划管理部门自行核发“一书两证”和实施项目审批,造成市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园区部门“多头审批”。 三是规划项目缺少论证研究。 部分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规划审批缺少从城市整体环境考虑项目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分析,只有个别县(市)开展了城市设计工作,但城市设计在项目审批中的应用不足,往往“就项目论项目”。

三、城乡规划管理方面。 一是尚未建立完整的规划审批制度。 全省除西宁、海东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项目审批流程外,大部分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完整的项目审批制度和流程。 二是规划项目审批缺少法定依据和论证。 部分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依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发规划设计条件,个别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出具规划设计条件,项目审批缺少依据,建设项目方案缺少技术论证。 三是规划公示及公众监督不够。 除西宁、海东市外,大部分市(州)、县普遍未建立规划项目公开、公众参与制度,没有履行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公示公开程序。个别县(市)公示内容不全或以建设项目效果图代替。 四是规划“一书两证”审批行为不规范。 部分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一书两证”发放、项目档案存档中存在手工填写修改证件、不采用测量地形划定红线图、涂改存档卷宗等问题。个别县(市)为争取项目,同天核发“一书两证”。

四、城乡规划监管方面。 一是规划违规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各市(州)、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建设案件处罚标准低,违规违法建设行为处置手段单一。如西宁市个别项目未批先建,建设单位对违法建设行为的行政处罚置之不理,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的处罚迟迟不能执行到位,造成群众反复上访。 二是层级监督管理不够。 各市(州)、县对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缺少层级监督和实时监督,市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工作重心在中心城区,缺少对市辖县的指导和监管;州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对各县、镇(区)规划监督和检查机制。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