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破题闯关造福群众
直击
公立医院改革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核心所在,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因为改革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调整,被喻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虽然艰难,但今年以来,我省全面开展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由县级到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重点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方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深水区”寻求突破
在三甲大医院“挂号难”人所共知。在西宁市城东区居住的李先生患有慢性病,每个月都要去几次医院。以前一提起上医院,李先生最头疼的就是排队挂号,然而现在他不再为这个问题犯愁了,只要拨打医院的预约挂号电话或登录医院预约挂号网站,就可以轻松挂号。
记者在省人民医院门诊看到,以前在挂号窗口人拥人挤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只要进了医院的大门,10分钟内就可以挂上号。穿着白大褂、面带微笑的医务志愿者随处可见,患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
省人民医院院长吴世政告诉记者,实行公立医院改革以后,医院优化了服务流程。为解决群众医疗就诊中的瓶颈问题,缩短大型检查预约时间,患者排队挂号时间由平均30分钟缩短至7—8分钟,入院办理时间由原来平均42分钟缩短至8—10分钟,改进服务流程52项,大型检查预约由7天缩短至2—3天。医院还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了门诊掌上APP平台,集约化预约诊疗(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转诊、预约住院床位等),进行诊前、诊中、诊后的连续性医疗服务。
今年,我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坚持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以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合理的经费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综合推进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为重点,全面推开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从5月1日起,全省所有省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过去,药品从生产厂商到销售终端要经过众多中间环节层层加价,而实行零差率销售是探索“医药分家”、化解药价贵、让利于民的一种积极尝试。
以省人民医院为例,医院自5月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后,截至9月底,已经使患者开具处方取药得到实惠两千多万,患者看病费用明显降低。药品降价后,医院仍然严格执行“阳光采购”政策,使用的所有药品均从“青海省药械集中采购网”上采购。同时基本药物配备率超过政府规定的80%,达到86.92%。
省医改办相关人士表示,药品加成政策取消后,为了维护公立医院正常运转,我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周建邦告诉记者,从2012年到2015年,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损失的收入从149万元增加到310万元,几乎全部由财政追加的专项补助经费和人员补助经费补齐。县卫生计生局局长杨有全说,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该县不仅每年拨付药品零差率补助资金300万元,还逐步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人员经费的财政拨款比例由2011年的40%和60%提高到现在的80%和90%,改革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县级医院资金1.24亿元,有效减轻了医院运行压力。
“但一味依靠财政增加投入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很难给医院收入结构带来根本变化。”周建邦迫切希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能够尽快跟进。
随着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全面铺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成为未来建立补偿机制的关键环节。从11月10日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含部队、行业医院)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由4049种调整到9714种,一些新技术、适宜技术被纳入调整范围,项目精细化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大幅提升。
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这几天,藏族老人扎西刚从省藏医院出院,他拿着医生开具的转诊单,收拾衣物准备回家继续接受治疗。一次放牧时,老人冠心病发作,随即被送到家门口的刚察县藏医院治疗,不料老人出现了突发性并发症,医院立即提出转诊到省藏医院接受治疗,双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老人最终安全度过危险期。如今,病情好转的老人回到刚察县藏医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我省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筑牢各族群众看病就医省内最后一道防线,将群众看病就医防线延伸到基层,老百姓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青海省优化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工作安排的通知》,通过实现医联体组建全覆盖、加大精准化对口帮扶力度、提升远程会诊能力、稳定基层人才队伍等措施,巩固具有青海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以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省藏医院为核心组建了省级区域医联体,组建全省儿科和妇产科学科联合体及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8个市州结合实际,积极组建以市(州)医院为龙头的市县乡紧密型医联体,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初步形成了纵向深化资源下沉、横向扩展技术互补的网格式格局“没有围墙”的医院已见雏形。
今年夏天,省人民医院组建医疗队深入我省青南牧区,开展包虫病医疗巡回工作。历时一月余,免费开展手术3台,免费进行超声检查2500余人,筛查包虫病患者约430余人,免费发放价值约7000余元的药物……这也是我省三甲大医院积极帮基层医院,落实“双下沉”,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解决基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的缩影。
记者从采访中得知,从去年开始,省人民医院就与5个省级医院及海东、海西、海南、玉树等地区的61家医院建立省级区域医疗联合体,利用青海省远程会诊中心和省卫生计生委建立的已覆盖44家县级医疗机构和405家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专网,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实现集约化预约诊疗、加大远程教学、加强远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设分级诊疗平台,开通医联体转诊绿色通道,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实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提供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内一流专家的医疗服务。
吴世政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对口帮扶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等5家州县医院及8家乡镇卫生院。通过驻点帮扶、巡回医疗、教学查房、示教手术、联合义诊、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对受援医院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帮助和支援,使受援医院医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而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两所县级医院通过医师多点执业聘请省内外三级医院30名知名专家定期坐诊、业务指导,促进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省首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开展了介入治疗、血液透析、腔镜技术、关节置换等新技术、新方法,填补了多项县级医院技术空白,提升了县级医院留得住病人,看得好大病的能力,将更多的患者留在了县级医院,节省了医药费用,方便了患者就医。
我省公立医院改革亮点频现,获得了宝贵经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与老百姓的需求仍有差距。老百姓期待公立医院继续深化改革,拿出更多的便民惠民措施回应民生需求。(李欣)
一线
草原上的“医生大叔”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在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有一家特殊的医院,150张床位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日门诊量最多时达到近千人次。这家医院就是海北州藏医院,该院院长仁青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阿克曼巴”(藏语“医生大叔”)。
“今天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0年12天。”接受采访时,仁青精确地说出这个数字。30年来,凭借自己擅长的藏医放血、中医针灸和西医内服药物相结合的疗法,仁青救治的患者超过40万人。近年来,该院年接诊量已经达到10万人次。
在医院里,仁青几乎一刻也闲不下来,不停穿梭于门诊办公室、针灸治疗室、放血治疗室间,对他的采访几乎是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完成的。仁青指着自己手上的计步器说:“一天下来,我要走差不多10公里。”
该院副院长三智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仁青的午休时间往往只有半个小时,如果因为参加会议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他一定会加班把时间补回来。有的病人在医院排不上号,还会在他下班的路上等着看病,短短几百米的回家路,他竟要走上几十分钟。
“无论多晚,只要有病人需要,院长总是随叫随到。”该院内二科主任陈晓培说,有时院长回到家里还没坐稳,接到医院电话又急匆匆地跑回来,医治重症病人到深夜才离开。
多年来,仁青还养成一个习惯,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准备好随时出门的衣物,再把急救药品和器械摆放在门口,以备随时出诊。2013年的一个雪夜,一位藏族老人因为儿子得了急症,请仁青上门医治。仁青在冰天雪地中走了4个多小时,经过及时救治,病人转危为安。
夏天是牧民忙碌的时节,也是医院的“淡季”。每到这个季节,仁青会拿出时间到四川、甘肃等地的偏远农牧区义诊,为当地患者免费发放药品。
“我拿着病历从院长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感觉手上像捧着奖状一样。”西安脑干中风患者苗先生的爱人告诉记者,此前,苗先生一直瘫痪在床,经过仁青的悉心治疗,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拄拐行走了。
仁青擅长应用藏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中风、偏瘫、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症。为了传承藏医古方,仁青多次专程到西藏等地拜访名老藏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仁青的带领下,海北州藏医院一改先前只有五六位住院病人的冷清,成为拥有150张床位仍供不应求的二甲医院,仁青本人也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青海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随着仁青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有私立医院高薪聘请他,有外省藏医院以高薪等优厚条件邀请他,还有企业要投资为他新建一家“仁青藏医院”,连仁青带出的学生都纷纷去外地开起诊所,过上优越的生活,但这些都没能让他动心。“我生在牧区,非常了解牧民看病就医的不易。这里比其他地方更需要医生,留下来为乡亲们服务是我的本分。”
2013年10月,海北州在藏医院设立了“仁青工作室”。目前,传承队伍人数已经达到14人。
“能在门诊完成的检查治疗,就不留病人住院;能一次解决的问题,决不让病人跑两次。”作为从牧区走出的医生,仁青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成为他恪守的准则。一次,一位患者到药房划价后拿着处方回到诊室问:“仁院长,您只给我开了5块钱的药,不会是搞错了吧?”听到仁青肯定的答复后,病人将信将疑地回家了。一周后,病人回来复诊时高兴地告诉仁青,自己的病好多了。
在和各地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仁青可以熟练使用藏语、蒙古语、汉语,包括藏语的拉萨语系、康巴语系、安多语系3种方言。在仁青看来,对病人的关怀和治疗疾病同样重要。一直以来,贫困患者在医院都能得到免费诊疗,药费按半价收取;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患者,仁青也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寻找低价住处。此外,该院还开展了“无微笑不说话,无称呼不开口”服务竞赛活动。仁青说,这一切都是为了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给每一位患者送去温暖。(韩璐 何君 唐红梅)
健康沙龙
为什么使用青霉素必须要做皮试
本期话题:青霉素在临床应用已有6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这是由于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便宜。尤其进入冬季,用青霉素的人数增加,很多患者对“为什么用青霉素都要做皮试”提出疑问。
青霉素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却有一个突出的缺点——药物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即可发生,症状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很快出现昏迷、惊厥。若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为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在应用青霉素之前,一定要做皮肤试验,皮试阴性后才可使用。少数人对青霉素极为敏感,在皮试期间就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皮试前应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皮试期间对病人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过敏,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吸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抢救措施。
即使皮试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注射药物后应密切观察2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
青霉素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反应。在使用各类青霉素制剂之前都应进行皮试,即使口服青霉素制剂,也应进行皮试,阴性后才可服用。
不管之前你有没有过敏,之后都有可能过敏,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随着机体的反应不断变化的。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状态,对青霉素的反应都可能不同的,所以,只要不是连着打,必须重新做皮试。(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