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破题闯关 造福群众
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全省各地区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奠定了拓展深化改革的基础,2016年我省实现了省、市(州)、县三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
今年,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学习贯彻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发挥综合效应,用“四个转变”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题闯关,造福群众。
拓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2016年以来,海东市全市6个县(区)共10所县级公立医院与53所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医联体建设覆盖近50%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医疗联合体内医师多点执业、对口帮扶、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转诊等措施,促进卫生技术人才和医疗资源的双下沉,提升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据统计,医联体内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住院人数平均增长17%。以南门峡中心卫生院为例,2016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9%,门诊和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加8.7%、67.5%。
海东市还加快市、县级公立医院临床特色科室建设,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创建省级特色专科4项。各县(区)新增了血液透析室、介入科、重症监护室、泌尿科、精神科等。互助、乐都、循化、民和、平安等县(区)都建立了血液透析室,方便了辖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就近就医,减轻了患者负担,每年可为患者节省费用1.5万元左右。同时,市、县(区)级公立医院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引进省级医院专家,通过传、帮、带加强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新科室的建设,提升了服务能力。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向三级医院的转诊率为18.6%,与2014年27.9%相比下降了近十个百分点……
一项项切实可行的举措,是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缩影。
为了不断夯实改革成果,今年我省继续拓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17年,全省各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标、思路和任务都已经明确。
为进一步缓解“供需矛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县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紧缺专业临床专科建设,多措并举,把80%以上的病人留在县域内。市(州)级要重点落实编制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落实总会计师制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工作。省级要进一步综合施策,深化改革,按照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任务,建立改革台账,明确完成时间节点,确保年底前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军警医院按照省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做法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在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上,要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提升公立医院党组织建设水平。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初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所有公立医院要制定医院章程,以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我省已全面推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全国首个按《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省份。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提高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查费、护理费、治疗费、手术费价格,降低了大型设备检查、检验价格。我省将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改革推进到哪里,三医就协同推进到哪里,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今年,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为主,按人头、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省级职工医保已在三级医疗机构实行31个疾病按病组付费结算。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复合型支付方式占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省级、市州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病种数不少于100个(玉树、果洛不少于50个)。省本级、西宁市、海东市实行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基金支出比达到80%;海南、海北、海西、黄南达到60%;果洛、玉树达到50%。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推动改革离不开医务人员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今年我省将开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我省已拟定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选择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作为试点地区,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优化公立医院的薪酬结构,逐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让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医疗力量“双下沉”
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卫生院,医师正在电脑前将一位患者的影像资料上传给互助县人民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信息系统,县医院经过诊断,将出具的诊断报告又回传到卫生院,病人不用跑远路就能了解病情。
记者眼前的这一幕,是我省实行分级诊疗后,基层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医疗服务创新的一项新举措。
2013年,我省实现了分级诊疗制度全覆盖,去年通过完善政策、做强医联体、加大对口帮扶、稳定基层人才队伍、扩大远程会诊覆盖面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我们要继续夯实分级诊疗制度,着力在建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引导群众理性就医。”省医改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首先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我省从2015年起开展了医疗联合体建设,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紧密型的医联体模式,但大部分地区的医联体为松散型架构,没有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双提升”。
今年,我省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四种模式”(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上寻求突破,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真正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满足群众家门口就医需求。
全省市州要组建医疗集团。按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理顺各级医疗机构相互协作、相互分工关系,做到优质资源下沉,让基层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县级组建医疗共同体,实行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县乡村一体化新型管理模式。省级组建专科联盟,完善省内跨区域专科联盟,进一步健全儿科、妇产科、妇幼健康等专业性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提升重大专科疾病的救治能力,并探索组建省外跨区域专科联盟。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区域内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要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在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我省要从慢性病人、老年人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入手,夯实基础、筑牢网底,让基层医务人员乐于提供签约服务,使城乡居民非急难重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能及时得到问诊问询。年底前要实现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60%以上的阶段性目标。(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