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讲座再次开讲专家教家长考生填志愿
青海新闻网讯 6月20日下午,本报社区联络站与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办事处联办高考填报志愿讲座,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三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主讲嘉宾,不少家长和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们来听讲座,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家长张梅带着孩子的志愿表,看着密密麻麻的表格眉头紧皱,“我都不知道这表格怎么填。”台上,三位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拿着表格,一一给家长和考生们讲解如何填写高考志愿表。
家长应做足功课
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不少家长每天过得很忐忑,不知道这段空档期该干什么,考试中心的三位工作人员说,高考成绩在6月26日左右就会公布,而从现在起考生和家长最好根据报考初步意向搜集资料,了解高校及专业情况等。“青海省都是成绩公布后再报志愿,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和家长可坐等分数公布。”现场,考试中心的老师将家长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大致做了梳理:
首先可以根据考生的大致意向,了解学校,看看专业设置。考试中心工作人员说,主要是了解学校的层次,看招生计划有没有大的变化、录取是否有特殊要求,以及这几年所选择的高校在青海录取的分数线等。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研究招生章程,但这个招生章程必须要研究。”工作人员解释,看章程首先要看高校的情况,比如院校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等。再看加分政策,“因为目前国内有些高校认可加分,但在分专业时看裸分,有些院校并不认可加分,还有的学校投档、分专业都认可加分。这一点家长要必须注意。”
最后还要看学校的专业录取规则,是否设专业级差、对单科成绩是否有要求等。“有些专业还要看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比如招生专业对外语语种是否有要求,招收男女生的比例是否有规定,对身体健康状况有何要求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否则容易造成滑档。
知己知彼知政策
很多家长爱大包大揽帮着孩子填报志愿,从来不问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做法往往导致孩子在大学期间浪费光阴。考试中心的三位工作人员用自己身边的例子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尽量选择自己愿意去就读,同时有把握被录取的高校和专业,而考生也要用好自己的选择权,不能随意填报,瞎报、乱报,被高校录取后又不去就读,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填报志愿时,要明确志愿填报的主攻方向,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本科院校,或是专科(高职)院校。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结合单科成绩,扬长避短筛选出一些目标专业,另外也要避开一些自己的弱势专业,还要根据身体情况、家庭经济情况进一步筛选学校和专业。
“知彼”强调考生和家长要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这些在高校网站的院校介绍或当年的招生简章、招生章程中可以找到。了解院校的基本信息后,还要重点了解目标院校的近年录取分数情况,以及当年招生政策。 此外,还要关注目标高校当年的招生章程,了解院校2014年的招生录取规则,如高校对加分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招生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等。
考生家长还要知道国家及本地的高招录取政策,尤其要对本省高考志愿的相关政策、加分照顾政策、高招录取过程和原则等了然于胸。 这些内容一般在《青海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就有:高考报名要求、报名办法;志愿设置情况、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应注意的问题;考试科目、时间;高招录取原则、投档规则;照顾对象(加分)政策、考生档案内容等等。
第二志愿不可轻视
“填报不可忽视志愿梯度,一般来说,只有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考虑第二志愿考生。”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是关键,但第二志愿同样不能等闲视之,对于考生而言,第二志愿是在第一志愿之外增加了一道保险。
考试中心的老师建议,那些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院校,才会给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机会,所以应该把那些近年来出现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择对象,而平行志愿的组合和排序是有技巧的,不能随意。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和喜欢的专业排在前面。“还要把握‘保底录取’原则。”这就意味着,当第一志愿落选后,确保能被录取到符合最低要求的学校是填报第二志愿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须选择一所第一志愿录取不会满额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以确保不出现上线落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