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调整方向

15.02.2017  23:0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侧角度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结构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刘英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是要在保证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解决农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具体包括“三大调整”方向,农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唐仁健表示,调优产品结构,突出“”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说具体点,种大宗农产品的要瞄准“优质专用”,种其他农产品要瞄准“特色优势”。 刘英认为,要解决农产品绿色均衡供给。由于国内的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价格机制存在问题,因此,当前部分农产品的供需结构矛盾表现突出,主要有大豆等供不应求,而玉米等农产品则供过于求,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均衡发展。 唐仁健说,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产和发展空间。 刘英认为,要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绿色生态化。在确保农产品供给总量的前提下,将农业发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绿色、标准化的高质量的农产品,需要从农业生产入手,包括规范种植,降低化肥、农药、抗生素等的使用 量,实施标准化农业生产。 刘英还认为,要实现农业绿色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由于国内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攀升,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40%左右,竞争力不足,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为继,需要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农业供给体系的效率。 唐仁健说,调顺产业体系,突出“”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为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政策措施,将给农村带来真金白银实惠。 刘英认为,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无论是农产品的供给、农业产业体系,还是农业经营体系的改革,都需要科技创新发挥核心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强化科技支撑,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实现农产品、农业、农民收入的整体跃升,实现强农、富农的目标。”刘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