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信社】创新普惠金融实践模式促“三农”经济体系建设
今年,在青海银监局的引领下,青海省农村信用社以开展“改革创新推进年”活动为契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政策、新需求,从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信贷服务创新等方面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实践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农区、牧区、小微企业及特殊人群等薄弱领域和环节得到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促进青海省“三农”经济体系的建设。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现已推进符合条件的7家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并按要求设立了三农委员会,提供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二是推动营业网点向自助服务的倾斜。上半年,省联社修订了《青海省农村信用社机构变更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引导新设营业网点向自助服务倾斜。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机构数为376家,其中,非法人机构345家,分别是支行138家、信用社160家、分社42家、分理处2家、储蓄所3家,实现了全省固定网点县级全覆盖。
发展惠农金融服务点,为农牧民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根据金融需求、风险评估等青海空白乡镇的实际情况,在近两年布设惠农金融服务点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将惠农金融服务点进一步升级为惠农金融服务站,提高了惠农金融服务点服务水平,提升了服务点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循环贷款还款、交易明细查询、对账折打印等服务项目。截至2016年9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布放惠农金融服务点2991个,惠农金融服务站60个。同时,充分发挥青海农信的流动汽车银行的优势,在环湖赛、大通的花儿会、尖扎的国际射箭比赛、贵南的机车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进行现场办公,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民群众。
有效拓展贷款覆盖面实现信贷便捷普惠
省联社在《青海省农村信用社普惠金融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以“双基联动”、“信贷补短”等作为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有效拓展小额信用贷款的覆盖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多措并举,实现了信贷的便捷普惠。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省农村信用社坚持“一县一品”,根据各地区农牧民不同形式的信贷需求,全省范围内各农商行、信用社量身打造适合本地区的信贷产品,做到服水土、接地气、广受益。
创新服务,提高效率。全省农村信用社坚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积极围绕农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工业转型升级等项目的信贷需求特点,提倡多样性,体现差异性,适度降低服务成本,通过流程优化、加大科技运用等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农信社短平快优势及各行社法人主体地位,让有愿望、有需求的创业群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积极探索和完善通过抵押、质押、联保、保险和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多途径解决创业群体担保难问题。有效破解了创业群体资金短缺的难题。
防范风险,持续发展。全省农村信用社坚持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履行社会责任和防控金融风险,尽最大可能控制风险,确保基础性金融服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