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挺管用 引进技术加强本土化,出水可持续达标,吨水运维费用较低
◆中国环境报记者 崔煜晨
农村污水长期以来由于分散、水量少等特点,处理较为困难。虽然一些企业在农村也有布局,但是能够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并且实现规模效益的并不多。因此,从技术方面寻求突破成为不少企业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站稳脚跟的着力点。
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德华”)董事长杜建强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能承担一个乡镇或者县域的水环境生态治理综合服务。这对于国企或者大型企业来说并不难,但像苏州德华这样的民营企业,距离实现这个想法还有一段路要走。
为此,苏州德华做了大量准备。从2008年成立开始,公司以引进德国人工湿地技术为核心,立足于乡镇污水处理、黑臭河道治理、工业尾水提标,拓展到海绵城市、物质循环领域。
农村污水处理对技术设备要求多样
由于农村缺乏专业人才,采用的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在管理和运营方面能够简捷、易操作,又能长期稳定达标
农村污水不同于城镇污水,具有点多、面广、分散、进水量小等特点,处理起来规模效益较差。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为3666座,污水处理能力为1.54亿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已近乎饱和。而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更是不到10%,和城镇86%的污水处理率明显相差较大。
对此,杜建强认为,农村市场很大,但对企业来说运营管理较为困难。首先,农村污水进水量不稳定;其次,农村污水面广点散的特性,造成专业管理难以得到有效落实;第三,农村污水处理的收益模式有待建立。
业内人士曾指出,对于农村污水处理不是企业不想做,是因为没有商业模式。环保产业是政策导向性很强的产业,国家层面缺乏相关政策,地方政府就没有压力去治理,市场自然也就没有有效需求。
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污水治理日益受到重视。根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印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预计到2017年农村污水排放量为148亿吨,如果按照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20%计算,2017年农村污水处理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408亿元,这还不包含设施建成后的运营市场规模。
有了政策、有了市场,那么,目前的技术能否满足农村污水处理需求?
“目前成熟技术很多,但农村污水处理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于设备是否适用于农村,出水水质能否长期达标。因此,对技术选择有较高要求。”杜建强解释道,就像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存在“邻避”效应一样,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也面临同样问题,居民希望污水得到处理,但周围最好不要出现钢筋水泥的硬建筑或明显的设备。
同时,由于农村缺乏专业人才,采用的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在管理和运营方面能够简捷、易操作,又能长期稳定达标。“就像傻瓜式相机一样,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最好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杜建强说,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既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又能持续不断地处理污水,一举两得。
引进技术本土化才能提高效益
人工湿地技术中,根据实地情况设计参数非常重要;企业要形成项目分析、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数据管理等全过程循环体系
目前,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不少应用案例,但仍不乏质疑的声音。其中,讨论最多的是人工湿地技术能否保证农村污水处理持续达标。
“2009年,苏州德华引进了德国生态工程学会主席Gunther Geller带来的德国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杜建强认为,用项目说话最有力。
据了解,苏州德华运营时间最长的苏州相城区阳澄湖莲花岛生态湿地项目已经达到7年,未出现出水不达标的情况。2010年,为打造生态休闲旅游业而建设的莲花岛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有4个采用了德华公司的强化型生态湿地处理工艺。目前,人工湿地不仅连续高效运行,更是成为岛上新的生态景点。
杜建强坦言,在引进德国技术后的本土化过程中,他们也曾遇到问题。比如,德国和中国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人工湿地怎样持续运行。“人工湿地技术中,根据实地情况设计参数非常重要,刚引进技术时常遇到参数把握不准确的问题。”
对此,公司曾多次邀请德方专家到中国实地考察项目条件,再根据当地情况从设计图纸到工程施工全面把关。
此外,在人工湿地植物物种的选择上,苏州德华也在不断本土化。比如,选用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植物,进行本地采购。在莲花岛项目中,人工湿地就采用了芦苇、菖蒲等植物。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苏州德华不仅掌握了德国先进的人工湿地技术,还形成了项目分析、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数据管理等全过程循环体系。目前公司所掌握的人工湿地技术可以达到模拟自然方式,将污水中污染物转化为湿地运行所需营养物质,建立湿地系统生态链,实现物质、能量生态循环的效果。
苏州德华项目事业部总经理程鹏宇介绍说,公司已经具备根据不同环境、项目条件进行设计的能力,人工湿地技术将适用于干旱或者寒冷等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
然而,业界仍有观点认为,人工湿地技术占地较大,特别是在东部等发达地区,土地成本高,这一技术很难推广。
实际上,苏州德华也曾在项目上遇到过土地问题。杜建强介绍说,虽然公司所处的苏州是东部发达地区,土地紧张。但人工湿地技术的利用并不应受到土地成本的限制,因为湿地和河流、林地一样,本身就是农村生态资源的一部分,湿地是未来农村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生态资源,况且还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最终,公司主动找到当地村委会申请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记者看到苏州德华运营的柯家村人工湿地如同一座公园,充分利用了附近村庄废弃的边角料土地,比周围荒芜的地块美观不少。
据程鹏宇介绍,这一项目采用了组合型人工湿地模式,服务周围40户人家。项目自2015年10月底运营以来,全年80%以上的时间出水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其余时间也稳定在一级B标准。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采用了沉淀塘、污泥干化滤床、垂直流生态滤床和水平流生态滤床等技术,能够同时就地处理污水和污泥。而吨水的运维费用为0.2元左右,对于资金并不富裕的农村地区来说,成本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