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经济初步实现“三生”良性循环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06.02.2018  09:01

  青海新闻网讯 2017年,全省农牧业工作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导,农牧业经济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四个转变”得到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牧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生活保障有力,初步实现“三生”良性循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我省将提高农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在“调、改、降、补”上做文章,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新进展。

  “调”结构,全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出“粮稳、经优、饲扩”的趋势,重点向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技术结构上转变,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元”产业有新进展。

  “改”方式,大力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00个。成功承办了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以“梅陇”、“拉格日”模式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制建设经验示范效应显现。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9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4%。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建设人工饲草基地、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步伐加快。

  “降”成本,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推广绿色发展重点技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化肥施用量控制在26万吨的零增长水平,化肥利用率达到3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下降到1906吨,农药利用率达到36%。

  “补”短板,抓标准化生产,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81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0个,培育特色农牧业品牌30个。青海省“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打造“1+14+N”模式,与42个农牧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1755家农牧业生产主体GPS定位上图,完成44个农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23套物联网设备安装,省级农牧业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

  2017年,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链、拓展产业链为重点,积极培育农牧区产业融合发展多元主体,全省农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新提升。

  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评定省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50家,切块下达资金5000万元,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00家。首次评定253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牧场,对其中200个家庭农牧场给予了扶持。首次在8个县(场)选择16个合作社及国有农垦场实施农业土地托管服务工作,服务面积达12万亩以上。与邮储银行合建“授信池”着力解决农牧民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流转面积分别达到195.62万亩、8141万亩。

  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1.5万人,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精品班8次,培训农牧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1200余人。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扶持54家龙头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全省省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7家,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4.2%。支持大通等10个县(市区)建设马铃薯贮藏窖、蔬菜保鲜库和枸杞烘干等各类设施500座。在大通、海晏和河南3县开展了产业融合发展与农牧民利益联结试点。支持25个“一村一品”村镇开展品牌打造、产品宣传、销售网络建设和人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6个村被农业部新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17年,省农牧厅党组以“坚定践行‘四个意识’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有新实践。

  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绩效管理,年度补奖资金24.13亿元已全部落实到户,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工作在全国几个重点省区中排名前列。首次在全省开展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退化草地治理考核工作,落实属地保护职责。完成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治理黑土滩99.11万亩,草原鼠害一期扫残700万亩,防治虫害401万亩,防治毒草20万亩,建设围栏890万亩,人工饲草基地9万亩,改良草原45万亩。在三江源区新聘用管护员20261名,全省草原生态管护员达到42778名,探索推行草原管护员网格化管理模式。针对草原征占审批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向果洛机场、祁连机场、海西光伏电站等144家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书,现场督察、强化整改;对非法开垦草原现象依法进行了查处。

  2017年,我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现代农牧业试验示范建设取得新突破,农牧业重点领域改革有新推进。制定下发了《青海省现代农牧业产业园总体规划》,都兰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刚察县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玉树州玉树牦牛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互助县被列为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试点县,在囊谦等6个县开展了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

  农村承包地确权实现整省推进。玉树、果洛、黄南3州8个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启动,全省有11个县(市区)已进入完善承包合同和发证阶段。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开。泽库县启动国家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组织完成大通、互助、乌兰、门源、共和等5个省级试点县启动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垦改革中,省三江集团公司、省贵南草业公司、省牧草良种繁殖场等农垦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有序推进,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青海垦区在2017年中期量化考核中位列全国第三。

  2017年,我省农牧业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农牧业生产投入有了新增长。结合国家环境保护督查,认真梳理整改涉农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回收农田残膜774万公斤,回收率达到85%。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海晏、湟源等6个县区,整县试点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建设;“三区”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屠宰环节整治有力,清理小型屠宰场点12个,捣毁私屠滥宰窝点36个,屠宰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达到92.2%。渔业管理部门开展了“黄河青海、甘肃、宁夏、四川段渔业行政联合执法及交叉督察活动”;增殖放流各类土著鱼类1277万尾,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恢复到8.12万吨,新增近1万吨。

  过去一年,全省落实中央和省级农牧业投资约64.93亿元,增长4.28%。省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与同仁、贵德、都兰等8个县政府签订了建立分公司的合作协议,已建成河南、贵南等16家县级分公司,并实现实质运营;现代农业示范区“授信池”业务扶持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172家,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10.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23亿元。

  省农牧厅厅长王玉虎说,过去一年全省农牧业工作“稳”的态势持续,“进”的特征明显,“转”的步伐加快,“增”的势头不减,“新”的动能增加。

  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肉、奶、蛋产量均实现小幅增长。种植结构向“粮稳、经优、饲扩”三元转变,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元”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粮油绿色创建整县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膜覆盖栽培等增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水产品产量达到1.6万吨,增长近三成。

  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粮改饲、草牧业试点范围扩大,农牧结合、东西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力度加大。土地草原流转面积分别达到195万亩和8141万亩,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4%。农牧业增加值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互联网+”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拓宽。牦牛产业振兴、冷水鱼产业整合发展开始启动,农牧业发展出现许多新变化。

海西州农牧业工作硕果累累
  青海新闻网讯 2月28日,Qhnews.Com
我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00元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2元,同比增长9.Qhnews.Com
新政激发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青海新闻网讯 2月11日起,Qhnews.Com
果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盈余分红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
  近日,记者从果洛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了解到,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