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迸发“内生力” 走进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之一

05.06.2015  09:53

  柴达木,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是一艘承载海西循环经济产业的“母舰”。长期以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占据了我省工业经济大盘子的“半壁江山”。

  依托这艘“母舰”,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在数年间拼搏前行。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下,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在新常态下如何破解难题,以新作为取得新进展?带着若干问题,记者走进了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

  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东进西宁,西通新疆西藏、北上甘肃的重要交通枢纽,当地及周边地区盐湖、油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盐碱化工、建筑建材、新能源、循环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但是柴达木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承载该州东西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发展工业,尤其是盐碱化工产业所产生的大量“三废垃圾”如何处理?近年来,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决策者们通过“资源化、再利用”,用一根根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不但实现了变废为宝,还使纯碱、钾肥等企业产生的废石、粉煤灰、废渣、废液、氯化镁,变成了年产值数以亿计的水泥、烧结砖、氯化钙、高附加值高纯氢氧化镁、高强高韧镁合金,成为建筑建材、石油化工等市场上的抢手货,还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良好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链”出了大产业。为使德令哈市独特的资源、区位、交通、电力优势尽快转化成经济强势,工业园坚持以资源、区位、交通优势为依托,以“减量化、资源化、能融合”为指针,以“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为标准选大商、招强商。

  随着昆仑碱业、省发投碱业先后入住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德令哈市年纯碱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在规模化、高效益发展的道路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被国内业界称之为“中国碱都”。同时,以优势资源为纽带,抓住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坚持政策引导、资金项目支持多措并举相结合,积极支持海西化建建材有限公司实施“双百万吨”水泥生产线扩能改造工程,使企业水泥年生产能力由过去的100万吨提高到如今的220万吨。

  通过打造“石灰石、尾盐——纯碱;粉煤灰、碎石、炉渣——水泥、免烧砖、加气块;尾盐、石灰石——蒸氨废液——氯化钙、球状氯化钙”产业链,推动资源开发利用纵向延伸,产业横向融合,将盐碱化工、建筑建材等产业紧紧地“链”在一起,使昆仑碱业、省发投碱业纯碱产生的近百万立方米蒸氨废液、数以百万吨计的粉煤灰、炉渣、废石等“残渣废料”变成“金不换”,既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创造了年产值过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

  走近地处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盐化产业区的西部镁业高纯氢氧化镁生产线,放眼望去,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宽敞明亮的车间、纵横交错的管线、工艺先进的设备,显示了国内盐化工产业一流水平。

  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座高纯氢氧化镁生产线,是由青海盐湖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每生产一吨钾肥,就会产生12吨氯化镁,其中所含的镁资源就占到总量的四分之一。由于技术瓶颈的限制,过去全都作为废料,不但严重污染了盐湖生态环境,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如今,利用青海盐湖集团集团公司独自成功研发、获得国家专利的高纯氢氧化镁生产技术建成的这条生产线投产达标后,经过一道道工艺流程加工后,昔日危害一方的氯化镁全都变成了生产阻燃剂的重要材料高纯氢氧化镁。按照企业发展规划,今后还将开发轻质氧化镁、电熔镁砂、烧结镁砂等系列产品。

  由青元泛镁投资建设,已经进入投产试车阶段的电解氧化镁生产金属镁生产线,通过延伸产业链,利用电解氧化镁技术生产附加值极高,在航天航空、汽车、电子等行业应用广泛的高强高韧镁合金。

  漫步德令哈工业园,处处体现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能循环带来的新特色。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仅现在重点发展的“石灰石、尾盐-电石、烧碱-PVC-结构板材”、“石灰石-电石、电石渣-水泥”、“老卤-氯化镁-氢氧化镁-高纯氢氧化镁、高纯镁砂、超细氢氧化镁”、“白云石-金属镁-高强高韧镁合金”5条产业链,全部建成后将开发出11个新产品。尾盐开发由此“镁”不胜收。 与此同时,通过建设集新能源设备研发、生产、检测、维修为一体的试验创新基地,构建“硅棒硅锭、切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切片——晶体硅组件——封装”产业链条,打造集新能源设备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化的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