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我省非遗项目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20.12.2017  19:15

  记者从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了解到,我省近年来大力挖掘、传承民族工艺和非遗文化,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技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青海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项,国家级非遗73项,省级非遗136项,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骨干,州县级项目为基础的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丰富的非遗项目展示青海文化底蕴的同时,一些传统技艺更是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助推器。

  全省34个3A级以上景区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和销售。非遗进景区,既丰富了景区的服务内容,让广大游客近距离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也为民间艺人和传承人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平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目前,热贡艺术、藏毯、黑陶、银铜器、土族盘绣、和日石刻、湟中堆绣、河湟刺绣、贵南藏绣、湟中陈家滩木雕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初步形成了“公司+艺人+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以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院为代表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由国家级传承人董思明组建的土族婚礼表演团队长年在互助县景区表演。表演队负责人介绍,这些演员中有的原本在外务工,近年来专程观看土族婚礼的游客越来越多,演出团队让民族文化习俗得到传承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队员的年收入能达到三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我省通过采取多种保护方式,使一批非遗项目得到抢救保护,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热贡六月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活动由原来的12个村庄发展至24个村庄,当地民众由过去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在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南民间藏戏团体由原来的4家恢复至16家,藏戏艺人有500余人,每年演出达百余场。另外,由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投资建设的15个综合传习展示中心,集展示销售、设计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唐卡、黑陶等特色产品不仅走俏各大展览会,还远销尼泊尔、泰国、日本等国家,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吴梦婷)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