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门源农区畜牧业破增收瓶颈

20.06.2014  09:57

  长期以来,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农民都以种植油菜、青稞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但种植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成了农民增收的瓶颈。近年来,门源县通过对养种植结构调整和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逐步让农户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门源县全县人口达16万,有12.8万人是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相比牧业人口的年平均收入相差四千多元。农民主要种植青稞、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品种的单一和靠天吃饭使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为了减小农业人口和牧业人口的收入差距,门源县农牧部门正通过对种植结构的调整来减小这一差距。

  门源县农牧局局长童守斌说,减小农牧差距,就要对门源的种植中心结构进行调整,发展农区畜牧业。门源最大的发展空间是种草养畜,种草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种植加拿大燕麦每亩地可产3吨,净收入在900元左右,而种植传统粮油每亩地收入在600元左右,差距十分明显。今年,门源县农牧部门通过研讨和实地考察,确定了11家县内的农业合作社和牧业合作社对接,集中连片1500亩土地种植加拿大燕麦,并以订单的形式出售饲草料,解决了饲草料的供需。目前,全县44.43万亩耕地中有14.6万亩用来种草,其中,泉口镇种植的6000亩草专为进驻门源的夏华清真肉食品公司服务。全县大大小小2650家左右的农牧业合作社、养殖小区等带动了近两万农牧民增收。

  为发展农区畜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区畜牧业生产能力和农民养殖技术,门源县为草原生产与生态建立了预警系统,为农户建立了暖棚、草种基地等生产生活设施。农民们也开始逐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有效整合农牧业生产要素,统筹利用资源,逐步扩大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面积。同时,门源县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建立“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和农牧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签订产销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对基地、农牧区提供各种服务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企业和农牧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以农区基础为牧区服务,进而实现农牧民增收。(马智尧)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