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东区卫计:让医改红利惠及城乡群众

18.10.2017  12:22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城东区坚持把提高城乡群众健康水平作为惠及民生的德政、民心工程来抓,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大力实施医疗精准扶贫,城乡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医改红利更多地惠及城乡群众。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持续加大,五年来累计投入3.49亿元,实施了西宁市回族医院门诊楼装修改造等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备了一批医疗设备,卫生服务可及性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建成了东关大街、大众街园山、林家崖、八一路、火车站5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施了区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两镇卫生院改扩建及周转宿舍、康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卫生计生项目建设。东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省唯一一家“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韵家口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把深化医改作为建设幸福东区、打造健康东区的重要内容,围绕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深化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由2009年的220元统一提高到680元;职工、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达到99%、98%;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医疗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实施先住院后结算、“三家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医改红利惠及更多城乡群众。大力推进健康医疗扶贫,实施“五免十减”医疗卫生精准脱贫策略,分级诊疗制度健全优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覆盖率达100%,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取消了非基本药品的加成。在实施基本药物品种的基础上,建立了家庭百姓药箱,为城乡居民提供高效、方便、快捷、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了以西宁市回族医院为龙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成员的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新模式,形成以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12年的40元提高到55元,服务项目从最初的9类扩大到15类,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4.5万份,建档率为90%;重点人群管理58064人,管理率为37.2%。全区维持无脊灰状态,以乡镇(社区)为单位6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建卡建证率达100%,免疫规划单苗合格接种率均达95%以上。大力开展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回)医馆”建设,实现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能提供中藏医药服务目标,推广运用了推拿、按摩、针灸、刮痧、火罐等10种中医适宜技术。大力推广了基层医疗卫生“三家服务”,截至目前共签约136686人。重大疾病防控力度不断加大,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每十万人1139.7例下降到561.17;孕产妇死亡率从每十万人168.35例控制到零死亡,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千分之20.9和23.1下降到千分之5.72和8.27;全区人均寿命达到74.62岁,比2010年提高0.62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面提升,总体健康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以“一十百百万”为载体的医疗服务“连心惠民工程”项目全面实施,以西宁市回族医院、两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助,组建了医疗服务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健康查体和集中诊治服务;全面落实贫困人群“五免十减、26项便民惠民服务”政策措施,有效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健康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优化

  扎实推进“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美丽家园等环境治理行动,城区环境不断改善,绿化覆盖率达39.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8.4%,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保障全区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全面落实,计生优质服务工作稳步提升。不断加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全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信息化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计划生育党政责任落实率100%,符合政策生育率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