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 大通县长宁镇医改给老百姓带来福音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崔永焘 摄影报道) 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通县长宁镇党委书记张玉仓走上了全省“两会”新闻发布台,讲述了基层医改成效。
王建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各族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大通县长宁镇就是一个综合医改给老百姓带来健康和幸福的缩影。
大通县长宁镇南连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北接大通县黄家寨镇,东接互助县五峰乡,西连大通县景阳镇,辖25个行政村,总户数9144户,总人口39861人。“辖区内卫生院2所(长宁卫生院、后子河卫生院),现有职工47人(临聘9人),其中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21人,无职称4人。卫生院设有中医科、内儿科、妇产科、计生科、药剂科、功能科、化验室及公共卫生等科室,设病床22张。承担着地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张玉仓向记者介绍。
大通县长宁镇党委书记张玉仓讲述基层医改成效
2016年5月份西宁市委出台了《西宁市关于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指导意见》,6月份,西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组建实施方案》,7月份市委组织部、市卫计委、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共同出台了《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短短三个月,大通县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将县、乡、村医疗机构统一纳入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的医疗集团。
与此同时,2016年5月29日,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大通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为分院,27家乡镇卫生院、289家村卫生室为成员的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并且在管理上实行了“总院—分院—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垂直管理模式。分院、卫生院院长由集团按相关规定办理任免手续。人员在集团内进行平行和垂直流动。实现了由原县卫计部门属地化统一管理向集团化管理的转变。各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由改革前的卫计局行政管理变为医疗机构行业管理,卫计局只承担行业监管职责。
“这样的医改效果是,自2016年5月启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工作以来,大通县长宁镇医保制度全覆盖,2017年辖区参合农民39063人,参合率98%。医院实行了先住院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模式。并推行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诸如药物零差率、先住院后结算、一般诊疗费、减免取暖费、优化诊疗环境等措施,切实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负担。2017年仅在药品方面让利患者13.1万元,住院取暖费方面让利0.2万元。”张玉仓介绍说。
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给医院本身也带来了效益,较为完善的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有效调动了职工积极性,2017年,大通县长宁镇门诊16541人次,住院417人次,业务收入236万元。 同时,大通县长宁镇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家庭医生签约,卫生院组建了三个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结合“健康药箱”的开展,帮助村卫生室完成了十五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达3740户14961人,辖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5%。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工作,辖区内逐步形成了“首诊在基层,大病重病才转诊”的就医观念,2017年累计上转患者501人次,下转136人次。“这些举措方便了患者,既减轻了患者负担,也分担了二、三级医院的住院压力,又支撑了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老百姓真正尝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张玉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