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在一线:“马背宣讲团”来了

25.11.2017  10:20

  青海新闻网讯 顺着奔流的通天河一路往东,便到了海拔4800多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扎朵镇。这里氧气稀薄,天气多变,一会儿朗朗晴天,一会儿大风卷着雪花,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负重前行……

  11月20日,扎朵草原上,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东方红村的然扩老人从帐篷里探头一看,几个熟悉的身影进入视线——镇里的“马背宣讲团”来了。

  放下手中的活儿,腿脚不便的然扩老人慢慢向东方红村村委会走去,此刻的村委会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村民,或搬个小马扎,或直接席地而坐,一场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巡回宣讲正式开始。虽然天气寒冷,但每个人都凝神聆听“马背宣讲团”带来的党的好声音。

  扎朵镇,是一个纯牧业乡镇,由于地广人稀,牧民群众居住分散等原因,使得牧民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渠道不畅,党员干部深入牧户传达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的难度较大,开展集中宣讲、集中培训学习不太符合当地实际。

  对此,扎朵镇党委政府组织长期奋战在服务群众第一线的村社干部和了解群众、热心帮扶群众的基层老党员,以及年纪较长、在群众中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组建了“马背宣讲团”。

  “‘马背宣讲团’的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抗灾救灾应急团队,一直以来队员们带着感情和热情到最偏远的村社、问题最集中的地域、最需要宣传政策的地方,倾听牧民群众的呼声,真正弄清楚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扎朵镇党委书记、马背宣讲团团长扎西求德介绍说。

  从最初的13个人发展到今天的上百人,“马背宣讲团”的队伍不断壮大,宣讲团成立了突发情况应急队、特殊民兵连、村级信息搜集队、村级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政策法制宣讲队等分队。以服务群众、解决民忧的实际行动拉近党群干群的距离,以心贴心的服务方式锤炼党员干部的作风,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

  然扩的父亲罗巴已经81岁了,曾经担任过东方红村的党委书记,一听到“马背宣讲团”要来,老人特意准备了一番,穿上了新的藏服,带上了精致的礼帽,早早地就在村委会占了有利的位置,等待着宣讲团的到来。

  “十年前我还是‘马背宣讲团’的成员呢!翻山越岭骑马深入到最偏远的牧区,和牧区群众面对面交流,对牧区情况进行详尽的了解和掌握,亲身体会牧区群众的热切期盼。不论春夏秋冬,不论雨雪风寒,我们马背宣讲团到基层调研、讲解政策和调解矛盾的工作从未停止过。十多年过去了,依旧能看到‘马背宣讲团’的身影,我感到既亲切又激动!”罗巴老人感慨道。

  宣讲开始了,扎西求德先从东方红村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始说起。购置带犊生产母牦牛多少只、母绵羊多少只,到现在成功脱贫的有谁家?还介绍了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开办的乳制品加工厂的收益情况。实实在在的宣讲让现场的每一个牧民群众都激动不已。

  紧接着,扎西求德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等内容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以人均6400元为标准,继续购置牲畜,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项目,只有受益面广,才能真脱贫,脱真贫。”“应该给全村的牲畜参保,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应该大力发展教育,十九大的精神宣讲里说了很多”.......牧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马背宣讲团的成员们认真记录着,这个偏僻的村委会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

  临近傍晚,宣讲团的成员简单吃了点炒面和油馍馍之后,准备赶往下一个宣讲地,继续传递党的声音,服务牧民群众。

  “‘马背宣讲团’从最初骑马深入偏远山区开展法制政策宣讲工作到逐步成为扎朵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载体,虽然‘骑马’工作越来越少了,但它作为一种开展党建工作的‘精神符号’被传承至今,发挥着打通基层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战斗堡垒作用,而且宣讲团规模随着实际工作的需求日益扩大。”扎西求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