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让村有个“跑腿书记”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卓让村,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畔的一个小村庄,距离玛多县城足足有105公里。104户271人中有44户114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子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思想陈旧……面对这样一个要实现脱贫的“问题村”,县委组织部派原来玛多县“两新”工委副书记杨永智担任“第一书记”。
初入卓让村,抱着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脱贫的想法,杨永智首先想做的是走访牧户。卓让村地理位置偏僻,牧户居住相对分散、且交通不便,虽说只有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足足花去了杨永智一个半月的时间。从走完贫困户的那天起,杨永智对卓让村有了深刻认识,经常入户也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有人注意就是好事情”,杨永智说,“只要能说上话,就可以宣讲脱贫的相关政策,这样我的第一步计划就是顺利开始了。”
杨永智的脱贫第一步就是宣讲。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了解政策,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杨永智可没少下功夫,用“磨破嘴、跑断腿”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见缝插针式的宣讲成了杨书记的标配,据村干部讲,每次村里开党员大会、支部会议或者群众大会,杨书记逢会必到、逢会必讲,精准扶贫是什么?小额贷款怎么贷?做点小买卖、出去打工该注意什么?……遇到这样的书记,村民们后来动不动就给杨永智打电话,因为在他们眼中,杨永智是个“小百度”。
“光说不练也不行啊,宣讲是常态化,为贫困户办实事也需要常态化”,杨永智说,“我一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有希望。”原来,通过走访群众,杨永智观察到,卓让村虽然设有一个25名牧民党员的党支部,但支部整体工作比较弱,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支部不强是制约村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找到问题关键,杨永智凭借着组工干部的“经验”,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完善村里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和整顿,加强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不断提升。有党支部做“领头雁”,杨永智和贫困户们踏实多了。
杨永智经过不断与村干部、村民的交流,对村里的脱贫之路更加清晰了。好政策让一部分贫困户端上了“生态饭碗”,一个管护员一个月工资1800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杨永智想村里应该把沉寂的村集体经济搞起来。
杨永智积极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努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一圈忙下来,年存羊820只,减去人工、饲料、疫苗、保险等各类支出,当年收入达到8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700多元,沉寂多年、在群众眼里不怎么赚钱的合作社终于有了起色。
这一下群众眼里有了光。再有杨书记发起的项目,大家都争相报名、十分踊跃。2018年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县扶贫局又投入40万元推动卓让村集体经济破零,看着新购买54头小牛犊渐渐长大,卓让村牧民群众的喜悦溢于言表。
没人算过杨永智往返县城与卓让村跑过多少趟。才让多杰回忆,自己在经过驾驶员培训之后顺利拿到了驾照,早上打电话给了杨永智,问能不能帮他贷款,他想着买辆三轮车跑跑运输。杨永智很是高兴,跑前跑后为才让多杰的1万小额贷款奔波。没几天,才让多杰靠着小额贷款购置了三轮车,开始在工地上跑运输,好的一天能赚500元。才让多杰说,就他的这件小事,杨永智往返县城与他家里跑了不下6趟。
105公里,路远了点,但是心和心的距离近了。拉最美多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因家中困难无法及时医治,只有用便宜的药物控制女儿的病情。了解情况后的杨永智,又开始了“跑前跑后”,一级一级审批跑下来,小女孩终于踏上了通往上海就医的路。
生态管护员尕什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贫困户尼洛想出去打工……杨永智每天都“游走”在各家各户,“跑腿书记”也就成了杨永智自嘲的一个名词。如今,村子整体脱贫了,杨永智还是愿意继续当这个“跑腿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