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走笔:下好"先手棋"耕耘"好年景"

28.07.2015  11:00

  高原盛夏,碧波清冽。田野山岭冬麦长势旺,河谷川垣瓜果飘香,千里草原草盛牛羊肥……

  上半年,全省农牧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用改革的办法,法治的思维,积极推进农牧业改革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夺取全年丰产丰收夯实了基础,为稳增长、保全局赢得了主动。

   下好“先手棋”,种植业平稳顺利

  好雨知时节。去冬今春,我省降水充足,土壤墒情好,备耕春播、接羔育幼等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播种各类农作物809万亩(含冬小麦),加上秋后蔬菜和饲草复种约23万亩,预计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可达到832万亩以上,较上年增加2万亩。目前已进入田管阶段。

  “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秉承这一思路,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工作重点,种植业结构呈现出“粮食稳定、油料减少、蔬菜持平、饲草增加”的态势。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在于:农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群众种植青贮玉米、饲草的愿望强烈;在国家将马铃薯提升为第四主粮战略的推动下,马铃薯种植前景较好,面积稳中有增。

  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稳步提升蔬菜供应能力。上半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设施面积10万亩、露地面积50万亩;蔬菜产量35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时,计划年内新建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1.1万栋,改造旧棚5000栋;新建蔬菜标准化生产设施基地9个、露地基地4个。

   耕好“试验田”,畜牧业攻坚前行

  建好“试验田”,走好“试点路”。

  作为全国唯一的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我省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在海西、黄南和玉树3州各选择1个县开展建设试点,建设好“试验田”。

  围绕标准化牧场、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及有机畜牧业品牌建设,推广高效养殖技术,推进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在天峻、贵南、门源等6县启动草牧业试点,创新种养结合的农牧互补发展新路子,努力提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运行能力,夯实“试验区”建设基础。

  草畜联动发展,全力推进农区畜牧业。加大饲草料产业发展投入力度,计划新建饲草料基地、牧草良种繁殖基地,扶持和培育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农区人工饲草基地饲草播种工作已全部结束,牧区60万亩播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牧草良种繁育基地、牧草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飞播牧草等项目均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及时有效应对都兰等局部地区雪情,指导做好牲畜接羔育幼、牛羊出栏工作,全省草食畜产仔量稳步增加;生猪生产摆脱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困境,逐渐企稳回升,存栏、出栏同步增加;在奶牛“出户入园计划”等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奶牛能繁母牛存栏稳步增加,生鲜乳生产总体稳。

   打好“组合拳”,农牧民收入继续攀升

  来看一组数据:预计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3270元,同比预期增长9%左右。

  农牧民收入继续攀升,得益于各项惠农政策及时有效地落地。

  农牧业资金投入力度持续不减。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我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以及专项资金投入明显增长。预计到6月底,可落实中央和省级农牧业投资45.6亿元,同比增加4.42亿元,增长10.7%。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内计划扶持70个省级示范合作社。全省农牧民合作社达到6719个,成员43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1万户。

  狠抓农牧民培训,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紧紧围绕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全膜双垄栽培、农作物制繁种等实用技术。通过系统培训,既让农牧民了解掌握了现代农牧业技术,又增强农牧业政策、农牧场经营、产品营销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释放出了巨大的增效增产增收潜力。(孙海玲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