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共确认古树名木389棵
青海新闻网讯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具有极高的生态、观赏和科研价值。近期,我省林业部门以县为单位开展摸底调查,初步确认全省古树名木共389棵,其中,古树381棵,名木8棵,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宁、海东两市。
为确保保护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我省绿化管理部门加强了古树名木的监测工作,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实行定期报告。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责任单位对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组织专家开展会诊和抢救工作,及时采取必要的复壮措施。不断完善各项保护措施,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设置保护性栅栏、支架支撑、避雷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填堵树洞、防治病虫害、灌水施肥等复壮管护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目前,我省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禁止移植大树、古树,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采取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抢救复壮等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健康成长。
★相关链接★百年酸麻梨树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山沟里的杏儿藏族乡协拉村,错落有致的新居中,一座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民宅和古树显得很单调。在村民眼里,这处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古宅和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树相依为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村民。
老宅古色古香,屋顶、门窗的木雕精致、别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老宅一角有碾碎谷物用的石磨盘,挂镰刀的木架,大门吊着一把别致的木锁。放眼屋内,古老的生活生产工具,体现出这座老宅的久远历史。
老宅背后有一棵粗壮的古树,村民叫酸麻梨树。站在古树下,抬头张望,枝繁叶茂,透红的小果实挂满枝头。在协拉村不少村民的记忆里,这棵古树年龄不小,至少百年以上。
村民卓玛措说,这棵酸麻梨树跟她嫁到协拉村时一样粗壮,记得以前到秋收碾场时,树底下经常有一群人乘凉休息。尽管时间过去很多年了,协拉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棵酸麻梨树依旧坚强地活到现在,静静守护着老宅和村庄。
古镇的银杏树
从全省仅有7棵,到整条街一字排开。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在我省黄河岸边的千年古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活了下来。目前,银杏树已在民和县官亭地区扎牢根基,数量由原先的7棵发展到300多棵。
在官亭镇政府大院里,两棵银杏树尽情地沐浴着午后的阳光。这是目前史料记载的我省树龄最长的银杏树。
据介绍,这两棵银杏树是在1976年官亭镇政府干部从黄河沿岸的村庄移植到官亭镇政府大院的。时间已经过去42年了,在官亭镇政府干部的精心呵护下,这两棵银杏树存活到今天,成为官亭地区的一大景观。
在官亭镇,沿街两侧都有银杏树。与镇政府大院里的两棵银杏树相比,街道两侧的银杏树较小,但树梢绿意葱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官亭镇街道上的银杏树共有300余棵。经过几年的精心呵护,官亭镇街道两侧新栽种的银杏树度过了最困难的生长阶段,在风雨中昂首挺立。
银杏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青海难觅踪迹。由于银杏树喜欢在高温地带生长,地面温度达到二十七八摄氏度比较适宜银杏树的生长。就全省来讲,民和官亭地区气候温暖,为银杏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在官亭地区,除了银杏,还有梧桐等名贵树木,曾经还有山楂、柿子、橡树等省内鲜见的树木。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保护不当,这些树木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千年花叶海棠
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十字村,有一棵千年古树,名叫花叶海棠。十字村村民李克峰解释,听老人讲,以前包括十字村在内的乐都下北山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有许多古树,这棵古树便是其中的一棵。如今,在深山沟里,还有树龄小的花叶海棠零散分布。
远远看去,这棵花叶海棠静静屹立在一处不显眼的半山坡,宛如一位年迈的老人守望脚下的土地。“小时候,海棠成熟,我和同伴经常爬到树上摘果子,豌豆大的海棠甜如蜜,到现在还忘不了。”村民李克峰五十多岁了,提起小时候和同伴一起摘果实的情景,脸上绽放出笑容。
走到跟前,只见海棠树满目疮痍,树干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洞。一旁的李克峰说,洞是小孩子们用铲子、镰刀等工具挖的。由于树高干粗,小孩爬不上去,就在树干挖小洞当脚踏用。他小的时候,洞口比较大,如今洞口渐渐合缝了。
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发现树枝有燃烧的痕迹。67岁的村民李恒宽说,古树曾在十几年前遭受一次致命创伤。由于树干内腐朽,加之夏天气温高,暴晒几天后,竟自燃了。村民看见海棠树枝冒青烟,急忙用斧头在树干挖出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豁口,才保住了古树的命。
2003年7月7日,青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测定结果显示,这棵古树为花叶海棠,为蔷薇科苹果属,树高12米、胸径83厘米,唐宋时期生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对研究乐都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