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兰的刺绣人生
青海新闻网讯 刺绣作为我国独创的艺术形式,彰显了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出了不同的刺绣艺术,刺绣文化也变得多元化。
近日,记者来到了平安县一小区周玉兰老人的家,实地感受老人的刺绣作品。进入家门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客厅至餐厅整面的墙上有一张大布帘,上面整整齐齐地挂着周玉兰老人绣制的鞋垫、香包、手提包、烟袋等近200余件作品,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让人眼花缭乱。
“这么多东西,做的时候一定费功夫,又是什么力量让老人为此辛苦付出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周玉兰老人笑着给出了答案,“自小就非常喜欢刺绣,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能用到的针线都是有限的,即使那样,也每天偷偷跟着母亲学习,虽然刺绣的技法、针法独特,工序复杂,费心、费时,但是每完成一件作品,就特别有成就感,这时候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周玉兰老人一直坚持刺绣,其精湛的刺绣手艺也令她收获不少,她的作品多次在西宁、海东等地展出,并且有些作品被人高价收藏。
后来结婚生子,面对家庭的重担,她依旧没有放弃最爱的刺绣,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会去变卖鞋垫、香包等,以补贴家用。说到这,老人特别感慨:我非常感谢我的老伴,要是没有他的理解与支持,我恐怕支撑不到现在,2008年奥运会前期,看到5个福娃非常受人喜欢,就想自己为什么不亲自做呢?老伴知道我的想法后,给了全力的支持,不仅买来了所需的针线及材料,而且照顾我的三餐,让我全身心投入到刺绣创作中。而我也在奥运会开幕的当天完成了5个福娃的绣制,后来,这几幅作品还被拿到西宁展览。随后,周玉兰老人还给记者展示了她所绣的古代四大美女图、虎啸平原等作品,每件都很精致。
最后,老人也说出了她的一点小心愿: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虽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传统的刺绣手艺正在逐渐减少,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忙于生活,没有时间去感受刺绣的魅力,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刺绣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