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青海民生铺就幸福底色
“十二五”以来的四年,是我省民生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最多、事业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全省民生建设水平和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骆惠宁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决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际,回望四年来的风雨历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耀眼的亮点无疑是民生建设。
这四年,青海的发展有目共睹——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迅速增强,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物价稳控在合理区间,一些民生指标位居西部或全国前列,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住房、饮水、行路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这四年,省委省政府蛮拼的——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不动摇,坚持财政再紧保障民生的力度不减弱,坚持每年为老百姓办十件实事的目标不懈怠,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四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36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例平均达到75.4%,去年用于民生的财力突破一千亿元。四年间省委省政府探索民生改革,加大工作力度,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富民工程,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这四年,是青海民生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最多、事业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这四年,青海人的生活水平提升蛮快的——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教育这个民生之基、社保这个民生之盾、就医这个民生之急、安居这个民生之要、人居环境这个民生之需、扶贫开发这个民生之重、玉树重建这个最大民生工程,桩桩件件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增强了发展信心,形成了奋发前行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时刻把百姓冷暖挂在心头,在青海大地播撒更多的幸福。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生活得会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西海都市报评论员)
就业创业 道路越走越宽广
“有一份工作,就有了生活的基本保障。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就有了奔向小康的路子。”采访中,求职者和创业者都有这样的感慨。
数据链接
就业是民生之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和收入倍增计划,特别是对藏区就业实行倾斜政策,有效改善了藏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全省新增城镇就业23.2万人,是“十一五”的1.3倍,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内。转移农牧区劳动力就业超过445万人次,年均超过11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开启了新生活的大门。四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4%和16%,成为增长最快的时期。
【创业故事】
有政策帮助,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在2014年初的一次采访中,大学生创业者李兴讲起了自己的创业史。说起近年来,创业环境的变化,李兴最有发言权。“2010年毕业后,我走上创业的道路。那时候,难啊!”从学生变成社会人——一名汽车维修店的小老板,李兴感受到了创业初期的困难。“没有资金,也不知道找谁帮忙,创业环境是朦胧的,一团糟。就在这三年间,我获得了政府的第一笔创业贷款,真是雪中送炭啊!汽车维修店扩大规模,已经重新注册了公司。”李兴还说,优惠政策使创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朋友们也都在计划着开办自己的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收入。
2014年3月,他以企业的名义再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4月初,10万元贷款就到位了。
“以前贷款确实难,除了硬性的担保条件外,各类审核也是件难事。现在贷款容易多了,降低贷款门槛,经办流程简化,个人贷款办理大约三十个工作日就能拿到钱。”西宁市创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中心个人部部长李富杰说。
上周,再次联系到李兴,他正在忙着制定企业新一年的销售方案,说起企业的发展,李兴自信满满。“有了政策的帮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变的是政策不变的是民生
2011年以来,我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了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
2013年,面对高校毕业生最难就业季的考验,我省出台《关于实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工程暨2013年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全面启动了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工程,出台了推进玉树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方案,实施了援青省市对口援助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推进西宁、格尔木创业型城市创建,开展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在全省开展了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重点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有效促进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实现就业。
2014年,我省再次创新政策措施,在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面向基层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援助等方面提出了16项创新政策和30项具体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走上职场或是开办自己的企业。
【就业故事】 当增吉的就业路
2014年9月17日,海南藏族自治州离校未就业的藏族学生当增吉来到人才市场找工作。“找一份对口的工作挺难的,之前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希望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中找到一份工作。”当增吉说。
当增吉是一名师范类的毕业生,本打算参加教师考试。“耽误了报名的时间,所以先决定找一份工作,也当是锻炼自己。从学校毕业后,也没在家乡找工作,不知道好不好找,听同学说,现在家乡很多企业需要像我们这样会双语的毕业生。”当增吉决定先就业再择业。
令当增吉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招聘会中,有好几个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且薪资待遇很可观。当增吉被一家雕塑艺术公司录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牵线搭桥,企业和求职人员实现了双赢。
再次见到当增吉,她健谈了许多。经过几个月的历练,当增吉已经熟练掌握了现在的工作技能。“我还是打算在这里工作,今年企业可能还有出口贸易,这样我的英语也能派上用场,一举两得。”含蓄内敛的当增吉如是说。
变的是政策不变的是民生
2011年,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对口支援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援青工作平台,提出了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等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我省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帮扶意见,研究制定了“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本着“先行先试”原则,组织了两百余名藏区高校毕业生赴上海市和江苏省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拓宽了高校毕业生视野,促进了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提升了就业能力。
2012年6月,我省启动实施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工作,经过3年试点,我省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玉树藏族自治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由试点前的35.9%提高到92.5%。
2013年,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就业、加快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制定出台了12份文件和配套措施。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启动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工程,进一步推动玉树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
2014年,我省制定了向少数民族、基层乡镇、维稳一线倾斜的放宽学历要求、专业条件、年龄限制、开考比例等18项优惠政策,年内共组织完成了10个批次公开考录招聘工作。坚持加强藏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毕业生就业相结合、面向社会公开考录招聘与照顾倾斜相结合,共考录招聘3118名毕业生充实到基层机关和事业单位。
【转移就业故事】 南方庄村的变化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方庄村是一个山大沟深的小村庄,交通十分不便,小村庄靠什么才能致富?三年前,全村600余名采棉大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小村庄已经旧貌换新颜,村民们正在忙着准备年货,添置家具。
在采棉人关学福的家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以前,我们连乡上都很少去,一家人住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雨水好了日子就好过点,旱了涝了日子就苦啊。看着乡亲们有去新疆的,我们也就跟着去了。第一年、第二年不熟练,挣得少。后来,慢慢掌握了技巧,挣的钱也就多了。两年前,我也当起了经纪人,带着村民们一起外出挣钱,生活不知不觉变好了。”2014年,关学福和妻子一同去了新疆,两个月时间挣来两万多元。
家里松木大房盖了起来,冰箱、电视一应俱全。“以前,村里壮劳力晒太阳,如今,想在村里找一个闲着的人都难,村民的收入由人均1500元增至6000元。”民和县就业局副局长乔树斌说。
变的是政策不变的是民生
2011年,统筹规范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采取“定单、定向”培训方式,统筹实施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农牧区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3+1”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农牧民生产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同时,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劳务输出输入基地规范建设,加强省际劳务培训暨转移就业合作,促进了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和外出转移就业。
2012年,我省再次提出年内完成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0万人次的目标。加强劳务输出示范县、示范乡镇建设,精心打造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规模,增加劳务收入。
2013年,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我省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劳务经纪人发展的意见》,对劳务经纪人组织我省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的,给予资金奖励。
2014年,我省从七个方面出台政策措施,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就业、维权难等问题。同时,启动“春潮行动”,提升全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活动期间,共培训农民工8.22万人次。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