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国土 美化家园】沙滩上的绿色守望

17.04.2018  09:42

  青海新闻网讯 4月14日的一场春雪,把整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笼罩在了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滋润着这片干渴已久的戈壁。

  从都兰县西出口顺着109国道一路向东行驶20公里,就会看到都兰县夏日哈镇北沙窝防沙治沙项目区域内,一个个方形的沙障内柠条茁壮成长,一株株青杨挺立在沙丘上,将流动的沙丘牢牢固定住,昔日黄沙漫天的景象已然翻篇。

  在距离项目区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高达15米的瞭望塔,那里便是夏日哈林业环境管护站的所在地。老站长杨生新介绍说,这个管护站是国家林业局2015年在都兰县夏日哈河北侧沙地实施《2014年封禁保护区试点项目》时所修建的,管护站一共有六名护林员,但是他们却来自河北村、夏塔拉村、沙珠玉村三个不同的村子。

  老杨说:“从管护站到我家有十几公里的路,每天早上我们都会从家里带上午饭,因为巡护面积大、种植任务重,我们的午饭经常是在封禁区内吃的。春秋季节风大的时候我们经常是一口饭就着一口沙。”

  2015年封禁保护区网围栏60.7公里,固沙压沙170.6公顷,人工促进自然修复141.6公顷,总投资1036.6万元。2016年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护区面积不断增大,这无形中让压在老杨他们这群护林员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为了提高管护站的工作效率,2017年管护站修建了一座高15米的瞭望塔。老站长杨生新说,为了让瞭望塔看起来醒目,我们自己把塔顶涂成了蓝色,在塔顶还有一个五平方米的小房子,房间内配有一套桌椅,和两部双筒高倍望远镜。六名护林员每天都会不定时的分组上去巡视,平均下来一天要巡视6到8次,一次巡视时间大概是15分钟。

  护林员彭毛太说:“因为禁封区周边有很多牧民群众,到了夏天他们就会赶着羊群放牧,一旦羊群进入到封禁区内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的巡护任务很重。以前我们巡护基本都是靠骑摩托,费时费力,看见羊群时往往林地已经被破坏了,现在有了这个瞭望塔,我们巡护的工作不仅有效率而且也轻松多了。”

  站在瞭望塔向禁封区望去,弯曲的夏日哈河将禁封区分成了南北两片,一边是笔直高挺的杨树林,一边是布满柠条、青杨和十字方块的沙障。

  杨生新说: “以前这里气候恶劣,每年春天一刮风,漫天黄沙遮天蔽日,风大的时候流沙滞积在公路上,常常阻断交通。所以早在1995年都兰县就开始了防沙治沙,那一片杨树林就是那个时候栽下的。而另一边是从2015年开始新种植的,所以才会形成这样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长成同样高的一棵杨树,在内地可能只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而在都兰县这样的环境里却需要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就是因为都兰县高海拔、干旱少雨的特殊高原气候造成的。其实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这里的每一颗杨树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杨生新说: “在都兰,我们是在沙漠里创下种杨树奇迹的一群人,因为我们种杨树用的是深栽旱作造林治沙技术,这种造林技术投资少、治沙效果好,节约水资源,而且树木生长快,成活率高达85%,树木当年生长就可达0.5米。”

  深栽旱作造林治沙技术是根据杨树、柳树等树种耐干旱、易于扦插成活的特性,从杨树、柳树上截下近1.5米长的树枝,在沙地扦插1米多深。高枝栽下1至2个月后,枝条从地表至栽桩底8厘米范围长出侧根,侧根使树干有效吸收水分固定沙丘,同时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根系盘结交错,在地表附近形成自然方格沙障。随着树木生长,根系不断延伸,使这种自然沙障连为一个整体,从而有效阻止沙丘挪移,生长起来的树冠还可有效阻止沙粒悬移。慢慢地,水分涵养起来,沙障中的小灌木和草就能生长起来,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立体防沙治沙体系。

  就是通过实施这样一种种植技术,现在都兰县夏日哈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共建起封禁保护区网围栏78.1公里,固沙压沙311公顷,人工促进自然修复403公顷,杨树深栽80公顷。26年前,夏日哈地区平均每年有15公顷苗田被流沙淹没,如今,这一地区造林面积已超过0.173万公顷,昔日的黄色沙丘变得生机勃勃。

祁连山保护区管理局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配发巡护装备
3月29日,祁连山保护区管理局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6个管护站、4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和分局办公室配备了价值158.建设厅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