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民革命军抗战遗址被更多人了解
新华网石家庄4月2日电(记者朱峰 任丽颖)清明节即将到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蓝旗地村的一处山坡上,陆续有人前来祭拜——这里埋葬着国民革命军29军上百名抗日烈士。
1933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在长城沿线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这一时期的战斗史称“长城抗战”,是中国军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9军将士奉命在长城喜峰口阻击敌人,时任旅长的赵登禹亲率士兵持大刀杀到前线,双方血肉相搏多次,伤亡惨重。
“村旁边就是喜峰口,村里老人口耳相传这里埋葬着29军抗日烈士,每年清明节村民都来祭拜,只是过去没有对外公开。最近这几年,上级部门好几次派人来勘察走访,确定此处埋葬的是国民革命军29军109旅王长海团部分阵亡官兵,正准备加以修葺。”蓝旗地村党支书刘振彪说,“他们都是抗日的,保护了当时的村民,值得我们纪念。”
河北省迁西县滦阳镇占地39亩的“喜峰口雄关大刀园”,是由当地个人出资修建的抗战遗址,爱国歌曲《大刀进行曲》就诞生在此地。大刀园创始人张国华表示,“从小就知道家乡发生了长城抗战的动人事迹,这段历史承载了抗战精神的厚重内涵,所以建了这座大刀园。现在每年有数十万人来参观。”
“喜峰口雄关大刀园”如今已成迁西县最著名的景点。国民革命军29军军长宋哲元及其他29军将士的亲属和后人相继捐赠了一批史料图片,丰富了景点展存。
位于河北承德滦平县东营村的青石梁,距长城古北口60华里,是一条南北方向的山岭,也是1933年长城抗战古北口保卫战的第一场战斗所在。当年国民革命军部队撤回古北口并留下了阵亡将士遗体100多具。当地百姓自发清理烈士遗体并召开追悼大会,同时写下祭文:“光复之日,丰碑立树。”
承德实验中学长城科考老师李焕强多年来带领学生沿长城考察,发现了青石梁长城战斗的部分遗存。他说,当年老百姓承诺打败日本鬼子收复国土时,要为这些烈士们树碑立传,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在这里为抗日烈士树一座纪念碑。
承德市政协副主席胡晓红认为,过去长城抗战遗址缺乏管理,几近荒芜,近年来政府部门逐渐对这部分遗址加强保护,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之心。
重视国民党抗战将士墓葬的保护,背后是大陆更加客观看待国民革命军在抗战中的作用与功绩。2013年,民政部陆续下发文件,肯定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为抵御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做出的重要贡献,并要求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一些民间团体也发起公益活动,为抗战老兵送上关怀。
河北省社科院抗战历史专家田苏苏表示,正视国民党抗战将士的历史贡献,显示出中共的宽广胸襟和执政自信。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每一位为此付出牺牲的军民,都应该受到全体中国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