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恐合作牵动全球政治格局
撰文/赵 楚
连锁的IS恐怖行动已使大国在反恐问题上找到现实和紧迫的安全合作契机
在巴黎恐袭短短几天后,又传来中国和挪威瑞典人质被IS处决的消息,该消息已经中国外交部证实。中国最高领导人已对此表态,表示严厉谴责,及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坚决反对政策立场。与这一消息时间世间上相衔接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对A321客机被IS埃及秘密分支炸毁的表态。普京表示将加倍打击叙利亚境内IS目标,并采取其他追缉恐袭嫌疑人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表态罕见地提到法俄在反恐和打击IS方面的合作。考虑到巴黎恐袭发生后欧洲各国与欧美的反恐合作实际上已紧锣密鼓展开,因此可以说,西奈炸机、巴黎恐袭和中国人质被处决,这些连锁的IS恐怖主义行动已经使全球主要大国在反恐问题上找到现实和紧迫的安全合作契机,这势必对当代全球政治形成微妙和连续影响。
“911”后大国在反恐合作曾出现第一波高潮,但美国2003年发动国际法理争议极大的伊拉克战争,使“911”反恐国际合作的局面发生很大破裂,而布什政府浓厚的单边主义国际政策理念不仅使美国与中国及俄罗斯等政治分歧加剧,即使在法德等美国传统盟友范围内,也同样引发了从国际政治到安全问题合作方面的裂痕。大国间在国际政治方面的分歧直接的政策后果就是,各大国对国际反恐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对象、适用标准及与其他安全课题的关系发生很大争议,这反过来又使反恐安全合作不能顺畅。总而言之,回顾过去十余年大国在国际反恐方面合作的挫折和困难,可以说,这些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大国本身的安全政策与国际政治政策分歧导致的,反过来说,当各国出于切身利益关切而在反恐方面合作较真诚和顺畅,则大国政治关系的氛围也有所改善。
西奈炸机→巴黎恐袭→中国人质被处决:凸显新一波IS为代表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全球性质
从西奈到巴黎,再到今次中国人质的被处决,凸显了新一波IS为代表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全球性质。从最近欧美与中俄国家领袖们的表态可以很明确感受到,各大国及有关国家对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新型非传统威胁的感知有新的共鸣,而与“911”及其后的美国13年战争(Thirteen Years War,美国学界对从阿富汗到伊拉克战争的统称)时期相比,很明显几乎没有此前各方关于反恐双重标准的指责,这对新一轮反恐国际合作无疑提供了更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
从国际反恐的实践需要看:
国际反恐需要有广泛的合作首先是由于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基本性质与特征所决定的。与历史上的极端政治暴力不同,当代IS代表的国际恐怖主义并不是诉诸局部性的传统政治目标,而是有强烈的总体意识形态特征的极端主义政治思潮,而且这种借助部分宗教理念的极端主义政治本身富于实践性,意在进行全球性的极端社会实验与全球动员。IS的理论,政治军事政策与社会政策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在可见的全面残暴行动,这方面的报道,无论是对发达国家及大国的袭击,还是在第三世界地区的更广泛行动,都可以令奥斯维辛以来的全部政治残暴史逊色,这就使之现实地构成了一种面向所有人的全面威胁。直白说,反击与遏制IS的斗争已经成为冷战后世界部分地区与文明为更安全和美好明天的斗争。
从反恐的行动策略角度来说:
,由于新国际恐怖主义从计划指挥、人员招募、资金运作到打击目标,都是全球性的,因此,决定反恐成败的情报保障与使用也必须是全球性的,这种空前庞大和复杂的情报保障需求绝非任何国家所能单独胜任。各国在具体威胁态势感知方面各有不同,因此也造成各自需求的差异,同时,由于历史、地缘和其他方面的特点,各国在反恐情报业务的能力方面也有各自优长和缺点。西奈炸机、巴黎恐袭与中国人质处决,以及与此同时发生的在从非洲到黎巴嫩的各种恐怖主义事件表明,包括大国在内,后“911”时期耗费巨大资金与人力投入的反恐情报及行动力量体系,在面对IS最新威胁时仍有很大不足。这都显示下一步国际反恐合作的议程,即在情报保障与交流方面升级机制与方式,在行动力量网络方面加强合作与一体化和机制化。
巴黎恐袭导致的反恐国际合作会对大国关系氛围和全球政治进程产生可预期影响
人所周知的是,当代IS国际恐怖主义新浪潮与极端宗教主义的思想有很直接地关联,应该说,在此次巴黎恐袭前,从“911”前开始,有关的极端宗教主义背景的恐怖主义行动就已经在各国造成很大危害。俄罗斯长期遭受其危害,而根据中国的反恐文献,中国也是有极端主义宗教背景的恐怖主义的主要受害国之一。目光更远一些,在广大第三世界地区,“911”后这种以极端主义宗教思想为主要特征的恐怖主义浪潮早已在亚非广大地区扩散,其造成的危害不仅是直接人员的伤亡,更是对这些治理能力薄弱地区彻底的政治与社会摧毁,而这种社会与政治失败的情况又反过来为极端主义的恐怖势力增长与扩张提供持续动力。因此,国际反恐安全合作势必牵涉各大国在地区政策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在一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上,对当代恐怖主义威胁采取独善其身、隔岸观火,甚至以邻为壑的态度,事实证明不仅是错误和短视的,也是极端危险的。
巴黎恐袭后,人们看到欧洲各国迅速合作行动起来,在抓捕巴黎恐袭嫌疑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而美法和美欧情报合作也彻底超越斯诺顿困境,走向更紧密的合作过程。现在中俄的发声表明,中俄这样与美欧在国际政治和地区议题上屡有分歧的大国也对国际合作反恐表现出新的兴趣。
从人类历史上看,安全方面的共同感知和合作是构造共同的政治认同,克服文化、社会及政治分歧,求同存异的很有效工具。短暂的回顾可知,“911”之前,美国正处于对华战略国内新一轮辩论时期,如《考克斯报告》一类对华战略警惕的声音高涨,布什政府也表现出对华观望与很重的警戒心态。“911”后的美华政治关系迅速变调,现实的安全需求触发了新的合作热情。本次系列恐袭事件的同时,从克里米亚到南中国海,应该说,大国之间在国际政治和地区安全等议题上也不无分歧,这些分歧有些甚至是十分重大的,使得彼此关系处于前景相当模糊的境地。因此,本轮巴黎恐袭导致的反恐国际合作自然也会对大国关系氛围和全球政治进程产生相当的可以预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