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换文具 杂多县环保理念从孩子抓起

03.09.2016  00:13

学生排队用垃圾“买”文具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孔令磊 摄影报道)“两个塑料瓶换一支铅笔,一斤废纸换一支中性笔……”近日,记者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见到一个奇特的“垃圾兑换点”,学生们在路边捡到的饮料瓶、用过的旧书本等垃圾均可在此换取铅笔、钢笔、笔记本、橡皮擦等文具。

  这个貌似小卖部的地方是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的“校园垃圾回收站”,其门口摆放着三个大型塑料垃圾桶,分别写着“不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门口的墙上还贴着垃圾分类指引,注明哪些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废物,下面的兑换标准包括:“两个塑料瓶换一支铅笔,两斤废纸换一支钢笔,不可回收垃圾超一斤换一本日记本……”记者采访时,不时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前来兑换文具。该校垃圾回收站负责人尕玛求尼说:“这里所有的文具都可以用垃圾兑换,这一举措就是为了鼓励孩子们保护环境,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的“校园垃圾回收站”

垃圾回收站负责人尕玛求尼正在给学生兑换文具

  据了解,该校“垃圾换文具”活动从2015年3月开始实行,所有文体用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出资。回收站基本每天开放,学校在收集垃圾之后会运往县上的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其中可回收垃圾还可以换取一些文具。“自开展‘垃圾换文具’活动以来,深受全校学生们欢迎,孩子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免费获得学习用品,也养成了随时捡垃圾的好习惯。”尕玛求尼说。

  前来换取文具的初二学生索南拉毛说:“我们平时在路边看到塑料瓶等垃圾都会带到学校,在这里换取文具,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保护了环境。另外在学校里学到的环保知识也会回家后和父母、兄弟姐妹分享,让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进而改变杂多的环境。”

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每隔一周星期五下午,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会开展第二课堂:环保理论课。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当地自然环境介绍、保护野生动物、环保人物故事等,图文并茂,通俗生动,体现了生态环保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展现了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面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更要把生态环保理念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从小就树立起保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蒙玛才仁说。

  据了解,今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澜沧江源杂多县县属6所学校全面开展“垃圾换文具”的活动,不仅浓厚了校园环保的氛围,更让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通过孩子们向家庭传达环保理念,从而有效带动全县的社会环保风气。

校园垃圾回收站的文体用具

垃圾分类指引和兑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