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宁市城东区完成5大类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30.01.2015  17:43
核心提示:   (本网记者 马振龙 报道) 2014年,西宁市城东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区上下凝心聚力,集中财力物力,全面完成了5大类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郑重实现了该区在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本网记者 马振龙 报道) 2014年,西宁市城东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区上下凝心聚力,集中财力物力,全面完成了5大类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郑重实现了该区在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城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城东区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保持了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47亿元,同比增长16.40%;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32.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3亿元,同比增长3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19元,同比增长9.2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423元,同比增长12.9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5亿元,同比增长13%。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位列四区第一。

  ●全年共实施建设项目140项,实现年度投资84.87亿元。教育、医疗、小城建、安置房等政府性投资项目有序实施。加强社会投资跟踪服务,中惠紫金城、海亮大都汇等房地产项目,华宁广场、海兰国际商厦等商贸项目进展较快,地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参加青洽会、城洽会,成功举办第七届青海清真食品暨文化旅游节,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75亿元。

  ●建国路、火车站商业圈初见雏形,新千国际广场、文锦丽都等商贸区建设扎实推进,汇鑫食品集散中心、中庄物流市场等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土耳其商城即将开业。城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投资协议顺利达成,项目前期正在抓紧推进。加快旅游业发展,海迪耶、中发源等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红叶谷、三江雪旅游景区建成开放。地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61.3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7.50亿元。

  ●认真执行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完善企业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要素保障等多方位服务。落实扶持资金500万元,新增小微企业792家,完成年度目标的157%。加强银企融资对接,落实企业贷款2.33亿元,企业融资难现象有所缓解。积极搭建企业宣传推介平台,通过举办节会、开展论坛、各地推介等多种形式,协助辖区企业成功签约项目15项。

  ●成立了中国(西宁)国际清真产业园区管委会,园区建设程序启动,土地指标审批、控制性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一期500亩土地房屋摸排评估全面结束,征地拆迁即将展开。

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2014年,城东区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拆迁改造步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城区环境日益改观。

  ●全年累计完成拆迁任务41.49万平方米,征收土地3901亩。西宁站改造、机场高速公路(城东段)沿线环境整治拆迁任务全面完成,火车站综合改造拆迁进入扫尾阶段;机场高速辅道、滨河南路东延段等市政道路拆迁工作圆满完成。东关清真大寺周边街区改造前期工作抓紧推进,二二一厂片区征地拆迁正式启动。历时5年的拆迁建设,西宁火车站正式建成运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为全省步入高铁时代作出了艰苦努力。

  ●投资3300万元完成下北关街道路拓宽改造、傅家寨廉租房安置小区周边道路建设;投资3800万元完成夏都大街、机场高速、宁互高速、兰新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投资2600万元,实施七一路、建国路、湟中路等主要街道局部景观改造工程,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宁静、洁净”创模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创模技术评估。扎实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落实专项资金2883万元,推行三级网格监控模式,全面完成煤改气、餐饮业煤油烟治理任务,加强建筑拆迁工地规范化管理,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8%。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提前完成南北山绿化三期及低效林改造整地2487亩,全面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年度目标任务。

  ●率先探索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模式,累计投资4500万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即将运行。建立启动城管综合应急机制,有效应对恶劣天气下城区管理新问题。坚持建卫工作制度,完善以市容环境为重点的长效管理机制,集中开展乐都路、湟中桥等重点街区及火车站等窗口单位环境交通综合整治,巩固提升主次干道、窗口地带保洁水平。积极开展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城区秩序明显改善。继续保持打击违建高压态势,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1.14万平方米。

城乡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2014年,城东区坚持民生优先,积极完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机制,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2.8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58%。

  ●加快安置房建设,傅家寨东府嘉和小区即将入住,韵家口安置小区一期主体封顶,客车车辆段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积极筹集资金购置1000余套安置房,妥善解决兰新二线拆迁群众安置房源,部分群众结束过渡喜迁新居。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14382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分配公租房、廉租房737套,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新村建设,泮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全面建成,林家崖二期、曹家寨等新村建设有序推进。

  ●统筹推进就业创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挂牌启用,综合业务楼创业孵化园建设基本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4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全年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金达5439万元。积极发挥区级政府职能,多措并举平抑物价,购置温棚至社区蔬菜直销车5台,建成农副产品平价超市3家、农贸市场2家,发放平抑物价补贴93.72万元,地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教育投入占比达到17.29%。北小街小学改扩建拆迁全面完成,康南小学、富强巷小学完成主体建设,韵家口小学、金童艺术幼儿园等项目顺利完工;率先引进“数字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实施“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试点工作。加快社区标准化建设,国际村、富强巷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即将投入使用,社区标准化达标率达80%以上。积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组织“文化宣传社区行”等各类文体活动16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强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东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疾控中心实验室、两镇卫生院周转房等项目顺利推进。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49‰。统计、国防教育、民兵和预备役建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健康发展。

  ●全面启动法治东区建设,建立青海民族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黄河新能源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站。强化基层政权建设,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精心打造建国南路民族团结示范一条街,建立长青小学等6个品牌示范点,东关清真大寺、回族女子小学分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在全省首家建成运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610起、7800人(次),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化解率达85%以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六打六治”专项整治活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