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初显雏形

16.07.2014  13:44
城北区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城北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城北区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城北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一是大力扶持,园区建设初显雏形。 通过政府扶持、项目带动、企业融资、农民参与等手段,大力发展国家、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农业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探索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走出了一条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新路子。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先后建成了以大堡子镇陶北村口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惠田、泰盛、碧合种植基地、晋家湾村农民新村和果蔬种植基地、艺柏花卉基地、严小新村建设等为核心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逐步形成了以陶南、陶北、严小等果蔬种植基地和湿地鱼塘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已经从零散的“茶园经济”,向以现代农业科技园、生态示范园、休闲农庄、农家宾馆、乡村旅游为主的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区休闲观光农业稳定在40家(农家乐33个,休闲农庄4个,休闲农业园区3个),拥有固定资产86335.1万元,休闲观光经营面积1338.1亩。其中已形成国家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处,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处,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被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协会授予“五星级”单位。全区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数792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638人。带动农户数270户,年接待226080人(次),人均消费88.44元。年实现营业1999.5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收入437.82万元),年实现利润总额1152.47万元,上交税金10.1万元。
      二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休闲观光农业的不同模式。 城北区充分利用地处近郊的优势,以设施农业为载体,突出“土地集中流转、专业合作社、投资商共同经营”的特点,通过提升改造、项目拉动、整合资金、老板投资等多种形式,集中在大堡子地区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的有机契合有效促进了一、三产业的就地融合,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温室茶园经济型、传统农业观光型、城郊设施农业休闲型、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壮大,城北区逐步形成了多处休闲观光农业的典型,如:以展示农耕文化为主,地处大堡子镇陶北村的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拆旧复原不同时期的青海民居院落10座,农机具展示带1000余米。该园区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方向,以年代痕迹在园区内划分不同小区,突出年代特色,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在园区内找到共鸣。设置农耕文化展示区、体验区、休闲区、农作物采摘区、销售区等不同功能区,重点表现农耕文化特色。
      三是以设施农业建设为载体,发展都市生态标准化农业。 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村级活动场所、新建高标准温室和生态工程、造林绿化项目,以设施农业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果蔬无公害栽培和标准化生产,突出了北区农业的“都市”定位、生态效应和“精品”意识,为都市观光农业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新模式应用、新成果带动辐射,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北区都市农业与文化、旅游、观光、生态的共性发展,拓展功能领域,初步体现了北区生态农业统筹城乡、传承自然人文风貌、独具特色的魅力。
四是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主攻方向,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稳定以蔬菜、花卉、果品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基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13年创建国家蔬菜标准园3个,规模效应初步显现。部分农产品通过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示会、青洽会和与外省市农产品经贸洽谈会,收到了良好的品牌宣传效应。“乡趣”、“惠田”、“兰星”成为西宁市的知名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