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族群众在城市大家庭中安居乐业——全省城市民族工作综述
“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包容和温暖,已经成为我们在这里扎根发展的最大动力。”今年42岁的鲁德清是西宁市城东区慈幼居委会的撒拉族居民,在位于城东区中庄路上经营着一家牛肉面馆,虽然已过了早晨用餐高峰期,但前往餐馆吃面的顾客仍络绎不绝,鲁德清忙得不亦乐乎。两年前,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他携家带口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踏入西宁这座城市,在当地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扶持和帮助下,通过几年的拼搏,鲁德清一家已经融入了城市生活。
城市民族工作既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0.7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7.71%。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镇民族工作的意见》,召开城镇民族工作推进会,不断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深入开展。如今在我省各地,“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城市各领域得到全面落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宣传教育增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在广场上跳锅庄舞早已不是我们藏族群众的专利啦,在这个跳锅庄的队伍里有各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享受着舞蹈带来的乐趣,这样的生活多美好啊。”每天清晨,家住西宁城中区的藏族大妈卓玛,总要和小区里的几位不同民族的“老闺蜜”一起来到西宁中心广场,跟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热闹的锅庄舞。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文化思想呈现多元化,社会舆论环境复杂,加强宣传教育,加深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知识的了解,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我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把民族政策纳入城市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在每年9月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月期间,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渠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唱响了民族团结主旋律。同时,我省各地还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列入教学计划,编制校本课程,保障课时。
不同民族的、宗教的文化在城市共存共融,极富民族特点的传统年节、宗教活动、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生活习俗、建筑艺术等,使我省城市文化丰富多彩,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多样性与包容性有机统一,增强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间的了解、尊重与合作,提升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彼此间文化认同,城市少数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增强。
“嵌入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76岁的回族老人马志夫,住在西宁市城东区清真巷社区,在下南关街开了一家馍馍铺,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来到西宁生活已有十余年,如今老人也在辖区买了两套房子,一大家子过得幸福美满。他还时常给辖区其他民族的老人送馍馍,汉族党员徐德英每次吃着他送来的馍馍高兴地说,“吃老马家的馍馍,我心里舒坦,我们就像亲姐弟”。
清真巷社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8%,属于典型的民族聚集的社区。针对辖区外来人口多、民族构成多的实际,该社区以民族大团结为核心,以服务各民族群众为立足点,以团结之星艺术节为裁体,创新方式,实现了外来人口均等化服务,各民族团结和睦的繁荣景象。
“每年的社区文化节,各民族家庭都会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促进了社区各族居民之间的团结。我们还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烹饪培训班,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常菜、羊肉手抓、牛肉面等民族菜肴的烹饪技能培训,增进了各族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清真巷社区党工委书记、主任马志华说。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各民族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载体。近年来,我省各地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将街道和社区民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平台,组织开展居民会议、民族传统年节、群众文体活动,打造了“民族团结一条街”、“邻里节”、“民族政策讲台”等一批居民联谊互动文化品牌,成立“社区民族之家”116个,促进了交流、加深了感情、加强了团结。
完善“服务化”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生活
“真的没想到这么方便!只要带齐相关材料一次就办好了户口迁入手续。”近日,在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区分局户政办证大厅里,刚把户口从尖扎县迁到西宁的藏族群众华珍喜出望外。之前华珍还担心审批环节麻烦怕不能如愿办理迁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不到7个工作日就在西宁办妥了。
如今,在我省各城市的主要医疗机构,都设立了双语导诊和指示牌,在各科室配备了懂双语的医务人员。司法机关积极开展双语诉讼业务,政务大厅制作了民族文字办事指示系统,金融部门在ATM机上增设了民族文字。民族工作部门设立了民族事务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和分解办理服务申请。
尊重差异、尊重风俗习惯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各民族群众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大幅度增多,约60%的少数民族群众常住在西宁市、海东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和玉树市5座城市,各地积极构建和完善与民族分布趋势相适应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各窗口单位认真落实《省直单位窗口服务行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行动方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特需商品供应、殡葬等方面提供服务,满足了少数民族特殊需求,真心服务各族群众。在文化、卫生、工商、司法以及金融、公路、铁路、民航等领域,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民族政策教育,针对民族特点和差异改进服务措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城市少数民族公共服务水平。(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