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给政府统计带来什么
大数据给政府统计带来什么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再次进入国家层面。近两年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一热词,他反复强调,要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战略资源,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优化政府监管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大数据的影响
当一波又一波的IT技术热潮源源不断地涌入各行各业时,人类甚至没有做好准备,就要开始迎接大数据带来的影响。每一次技术的提高,都在改变生产力,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在物联网、云计算的推波助澜下,大数据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是预测。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生产、生活提供一个保驾护航的指向标。正如《大数据时代》中所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观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大数据的变革会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商业机遇与商业模式。数据的潜在价值会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可以想到的是,会产生一条囊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生成的数据产业链。
政府统计的机遇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谈到:“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将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专门与数据打交道的政府统计,无论是数据的收集、保存、维护、管理、分析都将发生重大变革。
大数据应用将改变统计调查方法。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具体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全本数据的采集。这种方式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2010年开展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仅江西省就动用了近30万人力,花费超2亿元。另一种是样本数据的采集。这种方式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它过分依赖于样本,一旦采样过程出现任何偏差,分析的结果就会相差甚远。在“物联网”加“互联网+”的技术革新下,大数据时代的统计调查将是实时的、全本的、全面的,统计调查获取数据的方法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大数据应用让统计数据更加真实。统计数据由于各种原因,确实存在一些误差,以至于政府统计在数据发布之前都会根据相关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估,力求数据精准,并作出正确的经济形势研判。大数据应用带来了基于事实的真实数据,不再有意识形态、不再有各种偏差。用这种最真实的数据说话,政府统计会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透明。
大数据应用让数据发布不再滞后。在当前的统计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统计数据发布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每月的月报数据并不能够在下月初就汇总制表;普查数据要在标准时点后的第二年才能发布。数据的报送需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反馈,这意味着完成报表存在着时间差。这种滞后性可能会让党政领导延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工作能够改变这种滞后性。
大数据应用让统计工作注重微观,趋向全面分析,并作出精准的预判。经济现象涵盖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企业经贸往来等各个方面,对每一种经济现象作出分析,在当前环境中,显然是难以实现的。目前,统计工作只是针对能够直接对国民经济生活产生影响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宏观中了解经济形势。但见微知著,对一些细小、微观的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很有可能在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萌芽时期”测出经济的下一步走势。有了大数据平台,统计人员可以了解到这些细微的经济指标,找好关联物,参照以前的经济数据,很有可能提前做出准确的经济形势判断。
带着问题去想、带着问题去做,政府统计在这个深化改革的年代,必须抢抓机遇,用好大数据这个崭新的平台,在改革中求进步,在创新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