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五四战略” 奋力推进“一优两高”】 让农产品更“绿”——大通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项目(下篇)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甘蓝、菜瓜、青椒、黄瓜……近日,记者在省城王府井超市蔬菜柜台看到摆满了各种标有大通“老爷山”标志的蔬菜。工作人员介绍,大通县的绿色蔬菜每天都会向超市供货,很受老百姓欢迎。“因为没有农药、没用化肥,大通的蔬菜吃起来口感很好。”一名正在采购蔬菜的西宁市民翘起大拇指说。
如今,在西宁市各大超市、蔬菜水果市场,我们总能看到带有“大通”标志的农产品,越来越多的大通绿色蔬菜被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这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正在实施的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是分不开的。
“截至2018年,大通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种植面积共达733.7公顷,项目实施后蔬菜售价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据大通县种子站站长李长帅介绍,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育优良农产品,大通县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集成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绿肥养地倒茬技术示范”等四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
蓝黄板、LED补光灯、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发生器、秸秆生物反映堆……在大通县塔尔镇下旧庄村的青海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随处可见这些新产品,这些农业新产品的运用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命运和走向。
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实现了区域畜禽粪便资源、绿肥资源的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还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单一的生产方式向“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转变,让农产品变得更具优势。
走进青海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尾菜处理系统”正在有序工作。“以前,农田里的秸秆要么作为垃圾扔掉,要么焚烧,不仅没啥用处而且还破坏生态环境,现在我们通过这个尾菜处理系统,将多余的秸秆粉碎,然后运到有机肥厂,加工成有机肥,最后又作为肥料归还农田,这样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而且种出的蔬菜口感更好,质量更佳。”公司总经理李香业告诉记者。
让农产品更“绿”肥料是关键。大通县计划到2020年,通过4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的推广应用,项目区化肥用量较项目实施前减少20%以上,核心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推广区域公用品牌“老爷山”蔬菜商标1个,区域蔬菜产品品质100%符合质量标准。项目实施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在2%以上,菜地土壤贫瘠化,双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走进位于大通县城关镇上寺嘴村的大通森田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栋栋日光温室排列整齐,绿意盎然的农田里,菜瓜、辣椒、西红柿以及一些新试种的蔬菜长势喜人。
大棚里安装的太阳能杀虫灯、蓝黄板等新产物成了灭虫新“神器”。据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这些‘蓝黄板’的作用在于吸附害虫,以前蔬菜里有病虫害,只能打农药,而现在我们正在通过物理防治法防控病虫害,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优先对贫困种植户进行补贴和物资发放,将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了种植贫困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据李长帅介绍,通过有机肥对化肥实现有效替代,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产品品质,通过进行“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走优质优价道路,大幅度提高亩均产值,提高了农民种植收入,对农户增收也起到了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