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城乡统筹发展塑山水之城
绵延三千平方公里,拥有26个民族、45.3万群众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国宝五人纹盆彩陶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厚重文化历史的积淀,成就了大通作为全省农业大县、工业大县、生态大县的丰厚底蕴。随着全市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铿锵步伐,近年来,大通县加快建设山水大通、生态文明大通的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小县城、大画卷的生动画面…… 科学规划:导航城乡建设步伐 站在老爷山上,滔滔北川河从高楼林立的县城中穿流而过,你会觉得这座县城透着高原山水之城的韵味。曾经三层楼就是县城“建筑物之最”的场景,已经被今天林立的高楼取代;昔日城乡结合部的园林片区,成为县城人民新的宜居家园和商贸繁华区域;那建筑群鳞次栉比的东部新城片区,更是进入收尾阶段,在静静等待附近村民入住……这些城乡面貌的变化,得益于大通尊重规划、坚持规划、执行规划的发展理念。 十二五期间,大通县按照“规划优先、整体开发、分期建设、设施完善”的开发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城乡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先后编制完成了多项重点规划,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对城乡建设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显现。 推动城乡规划编制——完成大通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完成东部新城控规,园林片区控规和城关镇控规,将城镇规划提升为城市级规划;完成大通县四个重点地段控规,完成八一路、解放路街道整治规划,完成东部新城5个村庄搬迁规划、大通后子河餐饮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兰新铁路大通西站站前广场规划;编制完成全县289个村中194个新农村建设规划,景阳镇等17个乡镇建设规划和4个村庄整体搬迁规划设计,完成美丽宜居小区、小镇及宜居村庄、6个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 完善规划编制过程——邀请资质、水平优良的规划编制单位,通过深入现场调研,开展代表座谈等方式,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经多次公示,通过专家评审和政府审议后,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在编制过程中为实施规划打好基础。在近期村庄规划编制中,由于符合村庄实际,体现本村特色,获得省市领导及专家和群众的好评。 旧城改造:圆百姓繁华居家梦 从清晨中醒来的城市,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午9时,走在大通县城人民路、解放路上,渐渐踏入喧嚣,那或经营服装、或经营化妆品、或经营餐饮的各色商铺都在争相向你讲述着这座县城的商贸繁华。当然,作为县城的中心地段,这里的居民住宅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居民从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受益,将家从低矮楼房搬上了高层,从小面积住房换到了宽敞明亮的大房。 近年来,大通县以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扮靓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县城实现了由原来的“小”、“旧”城镇到现代城市的蝶变。作为大通县第一个连片改造的区域——旧城中心商业区就是这样一个蝶变的缩影。 中心市场地处县城中心地段,是集中展示商贸服务和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该县规模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在稳定物价水平、繁荣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建设年代早、设计标准低、功能单一、布局混乱,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的需求。同时,周边有70年代以来的居民住宅楼,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群众居住条件较差,商贸和住宅混居,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为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大通县委、县政府从2012年起开始对其进行集中连片开发改造。 如今历经2年的建设,这里已初具规模。记者看到随着一期工程的建成,600多户居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高层楼房中,为了让居民生活环境更宜人,位处闹市的小区花巨资打造了一份绿色天地。在住宅区平台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屋顶绿化广场,上面不仅有健身设备,休闲步道,还有着花坛、绿树,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用下楼也能享受幽静的休闲时光。未来,项目的完成,将为大通人民奉上一处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步行街。 新城建设:宜居画卷渐次展开 整洁宽敞的马路,气派典雅的新楼,花团锦簇的园林,众多商户入驻的花儿步行街,安居乐业的人民,构成今日大通园林片区的美丽风景。 园林片区位于大通县城北部,北至水源保护地,南接桥头公园,东至向阳路,西至北川河。东起向阳路、西至宁张公路、南至景阳路、北至水源保护地。用地规模为359.1公顷、人口规模为4.8万人。 《园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04年6月17日通过了专家论证,按照政府引导建设方向,以路扩城,基础先行的原则,先后投资18370万元,相继实施了道路、桥梁、给排水、集中供热等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完成,使园林片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功能逐步完善,为后续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园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中学、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用地已预留;小型商业、公共服务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大型商贸、酒店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随着各项基础配套工程的完善,园林片区成为大通县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区域,推动该县房地产市场和住宅小区向规模化、品质化方向加速发展。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将房地产调控政策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实施专家评审制、项目公示制,确保合理开发,科学建设。 园林片区自2005年开发建设,已建成舒裕家园、城环花园、紫宁山庄、香榭丽都、钻石新城等开发小区,建成煤苑新区、光明化工厂搬迁安置小区等保障房小区。天麒华庭、仁和世家、米兰花园等小区正在分期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目前进入到招商阶段,综合中学也已开工建设。 东部新城是将县城向东扩展,拓展城市功能的重点区域。规划范围东至朔北乡,南至老爷山、西与老爷山周边地区景观规划相衔接,北至牦牛山。新城区将在结合老爷山、牦牛山、东峡河优良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突出生态特点和民族特色。目前,东部新城一期工程新建保障性住房1676套。 保障性住房:惠及更多群众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备受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大通县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使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该县始终坚持“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期间实施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15410套(廉租房1084套、公租房3253套、各类棚户区改造11073套,总建筑面积118.12万平方米,总投资22.93亿元。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对大通县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分层次、多渠道实施保障,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农村“两房”建设齐步并进——2011年至2015年,期间共计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33283户,农村危旧房改造22505户,合计建设“两房”55788户,“两房”建设覆盖率达68%,村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 全力做好房屋征拆工作——2011年至2015年,实施房屋征收项目22项,征收总面积43.61万平方米。2015年计划重点做好房屋征拆项目5项,征拆面积约17.45万平方米。全力做好青海力盟大通解放路步行街改造项目和县城四号地块旧城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总计划实施房屋征收43.61万平方米。 璀璨夜景:北川河畔的明珠 路灯亮化,点亮百姓生活和希望,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风貌和品位。为方便市民夜晚出行和美化大通县城市容市貌,大通县按照“美丽大通”建设行动方案,以“建设美丽大通,改善人居环境”为实践载体,紧紧围绕“美丽大通、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这条主线,着力抓好城区市政设施建设,重点街区进行路灯及楼体的亮化工程,对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镇较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投资650万元实施桥头镇环境综合整治(楼体亮化)工程,对城区解放路、园林路等沿街65幢建筑物进行楼体立面灯饰亮化;投资1668万元主要改造建设解放路6.14公里道路两侧新式路灯390套,增容3台变压器。八一路1.5公里道路两侧安装LED光源路灯82套,中华灯18套,增容变压器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等;投资267万元实施解放路小游园道路铺装、绿化、照明以及公厕等附属设施。 通过实施路灯改造及楼体亮化工程后,大通县城区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照亮城区街道的寸寸土壤。远望犹如一颗巨大的彩色钻石,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楼体上流动的光路线条奇妙地变换着,犹如流星般耀眼,闪闪发光点如同可爱的萤火虫,星星点火似的照亮了全城,一轮圆月倒映在北川河面上,倒映着各色霓虹灯,整个城区像一幅多彩的画卷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着活力,这夜景颜色美丽极了。 重点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近年来,在发展的实际中,大通县城乡规划工作,不断创新理念,突出重点,分步、有序引导城市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建设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在于百姓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民生事业、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规划先行,让基础设施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不断显现,公共设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释放,政府运用规划手段配置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推进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大通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累计完成投资2.14亿元,实施以道路、桥梁、小城建、城市给排水、街道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丽城镇”专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项。乡镇垃圾场、污水处理站结合环境卫生连片整治项目逐步实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一批民生工程也相继完成。兰新高铁大通西站站前广场项目顺利竣工,大通进入了高铁时代;新建游园2处,免费开放桥头公园;对县城主干道及沿街建筑进行了亮化、美化,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7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1.6万多户。建成塔尔湾新型社区、实施136个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步伐加快,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 同时,大通县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该县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围绕“环境卫生百日行动”等创建活动,市容环境、夜景亮化、交通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稳步提升。积极推行联动机制,充分调动乡镇、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加大违章建筑规划监察执法力度,严格常态化规划巡察执法,2014年至今,共查处违章建筑186处、面积2.96万平方米,依法强制拆除89处、面积1.1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县城周边村(居)民乱搭乱建的不良行为。 美丽乡村:提升百姓幸福感 为做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通县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内容,主要通过开展村庄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等工程,努力把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打造成为大通县的又一张亮丽名片。走进大通县城关镇李家磨村,油菜花芳香四溢,小溪流水潺潺,一排排房屋整齐有秩,一条条村庄水泥路延伸至农家,荡漾着的农民欢歌笑语,构成一幅和谐的新农村兴农图……这只是大通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实实在在地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为了办好这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大通县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政府投入等多种方式,破解资金瓶颈。县直各部门也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年度任务和村庄需求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使用范围不变的原则,将调整本部门各类涉农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向高原美丽乡村倾斜,有效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村子怎么建,群众说了算”,这句出自向化藏族乡麻庄村村委会主任李国山口中。他们打破“干部说了算,群众跟着干”包揽代办的老套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改造提升工作的积极性。村内组建了村理财小组、村工程质量小组、村中心户代表小组,全程参与村庄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改造、公共服务提升等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质量验收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了工程的优质高效。城关镇做到“一村一创意”;半沟村因地制宜注重绿化建设,本村村民捐赠自家苗圃中的苗木植入村庄绿化中,做到了节约成本、突出主体与美化村庄相结合;李家磨村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发挥水优势、做好水文章,打造水生态河流景观,挖掘保护杨家城遗址,建设园林式村庄,现已初具规模。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共惠及农户3.3万户14万余人,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整合农、林、水、牧、交通、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部门项目5大类,主要实施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建设内容。 图片均由大通县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