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版“伟哥”来了 但药效值得怀疑

19.06.2015  19:11

前不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专家顾问团以18票赞同、6票反对,支持一种旨在提升女性性欲的药物进入下一步审批环节。它的名字叫做氟班色林,被业界亲切地称之为“粉红小药丸”或女版“伟哥”。很显然,这一戏称完全是为与促进男性勃起的“蓝色小药丸”万艾可(“伟哥”)相对应。

作为一名医生,我倒深切地怀疑女版“伟哥”的功效。首先,它的作用机理完全与男性服用的“伟哥”不同。氟班色林是为了提升女性对性的生理需求水平,“伟哥”则是直接让男性那话儿充血,以维持勃起并有助于完成一场性事。按照美国内华达大学Marta Meana教授的解释,“男性若不能勃起,则说明没有欲望,女性则不然。无论是否有欲望,女性的身体看起来都一样!”因此,过去曾有将伟哥应用于提升女性性欲的研究,却以失败告终。

氟班色林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大脑中有助激发性欲的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前者与奖赏与快乐中枢有关,后者则负责控制注意力。按照研究者的说法,氟班色林若想发挥效果,必须每天一片,连续服用数周,才能发挥一点“温和的作用”,这与男性“伟哥”的神奇功效差异巨大。看上去,服用氟班色林压根不是为了“催情”,而是在治疗一种疾病了。按照制药公司的说法,氟班色林是针对女性性欲低下失调(HSDD)的一种药物。遗憾的是,HSDD这一疾病诊断在2013年就被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给剔除掉了。

再看研究结果。使用氟班色林的女性,女性每月满意性行为的次数从2.8次提升到4.5次。可是,那些服用安慰剂的女性,这一实验结果也显著提高了,从2.7次提升到3.5次。两相比较,你很难说氟班色林对性生活的改善,是不是一种“安慰剂效应”。更何况,在所谓的HSDD群体中,大约只有10%的女性可能从中获益,而服用这一药物所导致的低血压、嗜睡却也可能造成困扰。

明眼人都知道,将提升性欲——尤其是女性的性欲,作为一种可纠正的医疗问题,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更何况,女性性功能异常这样的判断,也是在1998年“伟哥”上市后才有的说法,却没有客观的指标来定义它。从上面这些比较来看,氟班色林压根没有任何突出的卖点可言。可是,氟班色林能走到FDA台前的重要原因,有两股力量在作祟。其一,是制药公司谋求巨大经济利益的天然驱动;其二,是女权主义心态的作祟。

制药公司的图谋很容易理解,女权主义心态则需仔细瞧瞧。有观察家认为,氟班色林此次能获得推荐,就是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胜利。在投票当日,许多旨在促进女性健康的团体,就不遗余力地在现场呐喊助威。其中一家名为EVEN THE SCORE的机构,就受到生产氟班色林的制药公司资助。这家机构的网站上写道,“截至目前,FDA共批准了26个改善男性性功能的药物,可女性的此类药物是0”。26比0,巨大的落差,这无疑让女权主义者心忿不平。因此,只要是促进女性性欲的药物,其药效如何已是其次。只要能有一款被批准上市的女性版“伟哥”,就是性权利平等的又一次胜利。

笼统地说,氟班色林是春药里的一种。在性学的历史文献里,春药大多分为四种,也就是食品(牡蛎、肉类)、嗜好品(调料、可可)、毒物及巫术用品(经血)等。其中,肉类和嗜好品所占比例最多。遗憾的是,大部分被人们言之凿凿拥有提升性欲功效的食物们,其实是“安慰剂效应”在作怪。这个观点,来自《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的文化史》这本书。

比方说吧,中国的春药里,最主要的一种是人参。它被视为可以创造奇迹的万能药物、救命仙丹,它“就是天之根,栽插在地上,就像是玉茎插在爱穴之中”,成为天地、雌雄、阴阳的枢纽。人参自然成为中国古代大多数性爱补药、催欲汤剂的重要成分。可实际上,它压根没有这方面的作用。在现代科学眼里,各种被意淫万千的春药,倒被剥去了想象的外衣。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催欲神药。近来,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热火的养生、壮阳神物“玛卡”,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秘鲁萝卜而已。

通过改变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分布,从而提升性欲——这个策略的确够复杂。事实上,女性的性欲从来也没那么简单。今年三月,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安普顿史密斯学院的Emily Nagoski博士,就在新书Come as you are(《真我如初:让性生活焕然改观的新科学》)里谈到,这世界上就没有女用“伟哥”。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正是对女性性欲复杂性的认识。

作为一名资深的性教育工作者,她认为每一女性个体的性欲都是独特的,这就像指纹一般独一无二。女性的每一次性经历都依托于具体的情境,情境则根植于日常的生活里,进而影响性欲的唤起、性欲的强烈和高潮的来临。因此,“若只从性行为来理解性这件事,就仿佛从婚纱照去理解一对夫妻的爱情。

作者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者认为性欲是可预测的线性模型。比如说,当我们感到饥饿时就要吃东西,感到寒冷时就会多穿衣,可性欲并非这样的欲望。不再进食时,我们会死亡;可没有性时,我们却不会死。因此,性欲更符合上世纪90年代金赛研究所提出的“双重控制模型”。简单点说,大脑里的性反应机制包括了性加速与性刹车两种相互制约的机制,两种机制又分别与多种因素相关,诸如性刺激的来源,如性器官、视觉和情感状态等。

此外,并非所有的性欲都是自发的性欲。一般而言,大约七成男性拥有自发的性欲,女性则低至10~20%。所谓的自发,是指当我们看见有性吸引力的形象或人时,身体内会激发出性渴望。与之相对应,响应的欲望则是被唤起的欲望,例如只有当你的伴侣因为性需求而拥吻你时。因此,当谈论性这件事情时,若只关心不断奔涌的性器官,显然只是关心那“临门一脚”,却对此前的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熟视无睹,将永远无法把握略显神秘的女性性欲。

作者也不忘向性学先驱致敬,例如我们从美剧《性爱大师》里熟知的比尔 马斯特斯和维吉尼亚 约翰逊。想象一下吧,在1964年的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两位研究者在报纸上应征性研究者的广告吧。他们将在实验室里,在实验对象身上连接各样的管线,以观察一次完整的性。

他们的开创性著作《人类性反应》出版后,《评论》杂志曾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详尽的研究让美国人可以摆脱文化迷信以及弗洛伊德学说对女性性爱的枷锁”。自此以后,美国年轻女性戏剧般地转变了对性的态度,“女性对性爱方面变得越来越坚定和渴求……她们就会感到,和享有的其他同等权利一样,她们有资格获得同等的性满足”。

言归正传,要等到今年8月中旬,美国FDA才会就是否批准氟班色林进行最终投票。若无意外,它将被批准上市。她也将成为提升女性性欲药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