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千年坊巷焕新彩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思所行。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系列稿件,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传承中华文明、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
天天学习 空中俯瞰三坊七巷,飞檐翘角、古厝连绵,屋顶如波浪般延伸铺展,十分壮观。
占地约40公顷的三坊七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曾走出严复、林觉民等一大批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人物。
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里却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彼时,福建福州正值城市建设兴盛期,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开进三坊七巷,拆除林觉民故居的部分建筑,转而建设商品房。
福州市政协委员张传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写信给刚到任不久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反映情况。看到来信后,习近平立即让福州市文管会核实,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暂缓拆迁。
1991年3月的一天,在林觉民故居,习近平亲自主持了一场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在二进大厅廊前,习近平同时任福州市文管会常务副主任黄启权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黄,这里是不是林觉民故居?”
“对,我们站的地方就是林觉民故居的大厅。”
“好,我们就决定把它保护下来,进行修缮。”
对话十分简短,但却彻底扭转了林觉民故居的命运,也助推了福州将保护城市文脉形成制度性安排。
2023年6月14日,游客从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觉民故居前走过。在办公会现场,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
“100多天时间就把这里抢修起来了!不久后,三坊七巷里其他历史建筑也陆续被修缮、保护起来。”时隔多年,福州文史专家李厚威回忆起这次文物“解救行动”,仍记忆犹新。
林觉民纪念馆开馆当天,习近平专程来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开馆一个月内,他又三次来馆了解观众反应,作出整改指示。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南后街。30年后的2021年3月,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访这片古街区。此时,三坊七巷游人如织,已成为中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从“保下来”到“活起来”,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愈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考察中,总书记有感而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言语间,流露出他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思考。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总书记一次次寻访传统,一次次触摸历史,一次次强调保护与传承,传递出他对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曾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与未来的希望。
国家之魂,文以铸之。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贯通中华文脉,照亮复兴之路。面向未来,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李珊珊
编 辑丨孟利铮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蔡纯琳 梁雅琴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