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其哈:共铸民族团结情

22.04.2016  04:07

  青海新闻网讯 穿过粉白相间的杏树林、翠绿铺陈的麦田,我们来到了位于黄河北岸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

  安达其哈村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社会稳定,百姓和谐。各民族兄弟姐妹几十年来团结和睦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快要入冬了,我拉了些煤过来,您先用着,烧完了我再去买。”村民马开日毛一边卸煤一边对三旦卓么说。

  “丫头,你快把这一盆子羊肉和袋子里的饼子给你卓么老奶奶送过去。”马阿依舍吩咐着女儿。

  “毛沙,卓么病了,你转点钱来,我带她去医院看看。”马海果给在上海开拉面馆的儿子打电话。

  在这个藏族、回族、撒拉族、汉族和东乡族五个民族居住的村子里,有287户人家。全村不管是回族还是撒拉族,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村民们相亲相爱,过着和谐安稳的生活。

  “我们村子里一直就是这么团结和睦大家互帮互助。”74岁的老阿妈三旦卓么竖起了大拇指。

  这几年三旦卓么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除了日常生活起居外,基本什么事都干不了,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十几年来,大到看病吃药所需的几千块钱,小到一碗饭,村里人习惯帮衬着她。三旦卓么也始终不曾忘记村里的“阿娘”、“阿爸”为她做的这些事情。

  三旦卓么嫁到牧区的女儿会经常送一些酥油过来,她会拿着这些酥油一家家的送过去。村里有年轻人出去打工时,她会买些吃的东西,让年轻人带着路上吃。

  “当时安达其哈村牛羊多,我‘擀毡’的时候,村里人谁家有吃的都会给我留一份。慢慢地我也习惯了在这边生活,我就留在了安达其哈。”马他海日是安达其哈村唯一的一户东乡族,祖籍甘肃的他五十多年前年来到安达其哈村‘擀毡’。马他海日留下来以后,村里人张罗着从邻村给他娶了个媳妇,从此他们一家人就生活在了安达其哈村。

  村里的回族、撒拉族村民们很早就出去开面馆挣钱,藏族村民们夏天就在群科新区周边打工挣些钱,一个冬天过后,钱就花没了,这让村支书马志忠很着急。他不断跟村里的藏族同胞们说,“村里回族、撒拉族开面馆钱挣得好,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家里有钱,家里的人都可以出去开饭馆,可以和村里的回族人家搭上开,大家互帮互助……”,现在藏族村民拉加、拉本等都去了玉树、西藏等地方开拉面馆,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多年来,这个村子民族团结的情谊就像杏花的芬芳一样弥久不散。

  为了进一步营造团结奋进的气氛,村“两委”班子坚持“每户人家的红白喜事必到场、村民遭遇天灾人祸必到场、村民生病住院必到场、发生重大纠纷必到场”,全村人相处得像亲戚一样。

  解决起村里的矛盾,安达其哈村“两委”班子也是得心应手。“村里回族是多数,我自己也是回族,如果村里回族和其他民族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先站在另一个民族的角度看问题,村“两委”把事情调查清楚后,再进行劝导化解,这么多年下来,大家对此心服口服。”马志忠说道。

  在全村群众的努力下,安达其哈村曾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化隆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

  说起今年村里的发展计划,马志忠充满了期待。今年我们村上从县农牧局申请了34栋拱棚,8月份就能开工建设。对村上形成规模的养殖户,经过调查以后,给予资金上的扶持。计划引进新疆小杏苗,种植20公顷的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