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章审批

11.05.2016  10:13

  青海新闻网讯 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不用再“多头跑路”,办事群众感受到的变化最为直观。经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在明确了“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方便企业与群众办事、协调政府自身机构运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思路后,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于2015年12月6日组建成立。

  由以前的“两集中、两到位”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章审批”,努力探索具有西宁特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将市政府各部门的61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4项行政服务事项通过直接划转、集中划入和整建制进驻全部纳入,实现了办理事项由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过程。

  根据不同属性,分为市场主体监管、社会事务服务、建设项目集中三个审批板块,建立决策、审批、监管相互制约,协调一致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审批事项办理的透明化、模块化、流程化、综合化,打造便民、规范、阳光、高效的行政审批综合服务平台,在围绕数量做文章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效率、创新管理服务上。

  原来,设立一个民办教育机构要由市教育局办理办学许可后,再由市民政局办理民办非社会团体登记,办理事项的法定时限为130个工作日;现在,要设立民办机构只需在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社会事务处就可以办理,原来的跨部门办理,变成了一个处室办理,办事时限也一下子缩短到了25个工作日。

  通过打造建设类项目集中审批模块,将建设类项目的多头多部门办理全部纳入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建设项目审批处协调办理。整个过程仅有三个窗口对申报建设单位(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根据项目不同,由三个窗口单位协调办理,告别了多头跑、多部门跑,盖不完的审批章的头疼局面。

  成功打造市场审批服务模块,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市场监管部门纳入一个处室,只要新登记企业的要件齐备,仅用一个工作日就能办理完毕,而在原来办理至少需要7个工作日。2016年1月到4月,新登记企业已经超过300家,与往年同期仅有200家左右的新登记企业相比有了大幅增加。

  实施审批工作市区联动试点,以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需要区级城管部门提供工地扬尘治理的联防联控审核,需要区级建设部门提供大气开复工的审核,然后才能在市上办理。现在,直接由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由各区行政服务中心协调要件后,交由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同意受理,极大地缩短了报建单位的审批时限。

  针对审批事项权力集中的实际,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而言是首先健全规章制度,《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干预行政审批事项登记备案制度》将草拟出台。谁审批,就要对审批的事项负责到底,《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终身负责制;杜绝各级行政领导随意干涉或授意审批事项,《领导干部干预行政审批事项登记备案制度》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行政审批事项更加规范化。

  随着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网站的即将问世,审批服务事项透明、政策透明、流程透明、费用透明,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审批操作透明、反馈透明、绩效评估透明,实现了监管公开透明。

  接下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需求的不断细化,西宁模式下的行政审批将更加注重利用大数据应用来推动服务的再升级,政务服务也将开启一个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