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牧场”给“民和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借助几十万亩全膜玉米提供的秸秆优势资源,扶持和发展家庭牧场,使玉米秸秆等饲草资源得到就地转化利用,开辟了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拓展了农民增收新途径。
2013年,民和县先行搞家庭牧场试点工作,在羊存栏数量多、养羊条件好、群众热情高的新民、总堡、中川等6个乡镇9个村扶持建成家庭牧场133户示范养殖。同时,去年9月份,海东市农牧局下达200万元地方债券资金,又扶持发展66户家庭牧场示范户。
家庭牧场投资小,产销快,也深得老百姓青睐。新民乡下川村村民李清元说,去年,他的家庭牧场出栏育肥羊30只,净收入2万元,每只羊带来660元纯收入。正是这种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了不少群众发展家庭牧场的积极性,他们急于希望政府加大家庭牧场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养殖致富路。
为顺应群众期盼,今年年初,民和县向全县人民做出新建1000户“家庭牧场”的承诺。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9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500万元,拉动农民投资4400万元。目前,已在22个乡镇全面开工建设,预计9月上旬将全部建成使用。
民和县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000户家庭牧场建成后,项目户可消化玉米秸秆4万吨,按小尾寒羊繁母羊存栏30只、年出栏育肥羊100只以上估算,项目户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除去饲养成本,户均年纯收入将达5万元以上。
同时,家庭牧场的建成运作,能有效加快当地玉米秸秆资源转化利用率。据了解,一个存栏100只羊的家庭牧场,一年可以消化利用15亩地的玉米秸秆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型。
目前,民和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169家,家庭牧场达到1200家,民和现代畜牧业正走向一个规模养殖和家庭牧场养殖“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
从去年的百户先行试点到今年的千户生根开花,家庭牧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在民和大地上蓬勃崛起,给民和县现代循环农牧业发展的“民和模式”注入了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