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柴达木打造成高原旅游名州
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以来,海西州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项目逐渐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旅游影响不断扩大,旅游工作亮点频现。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州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特别是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较快,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5%和33%;较“十一五”末的279万人次和6亿元分别增长1.18倍和4倍(2015年末预计为610万人次和32亿元);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从“十一五”末的0.7%提高到2.5%,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五年来,我州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共落实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道路建设等各类项目49个。其中,国家及省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个,资金5544.6万元,州级15个,资金2.62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建民用机场2个,开通西宁-德令哈往返观光航班(10月25日起每天1班),铁路客运车次增加到每日10列,新建高速公路805公里,新开通公路3490公里,全州开通公路总里程达15300公里,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立体交通网络,旅游发展基础显著增强。
据悉,“十二五”期间,新增A级景区2个,全州A级景区达到8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2个)。茶卡盐湖3A级景区成为我州第一个游客人次达120万、旅游综合收入4565万元的景区,成为全省第三张旅游名片。昆仑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格尔木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了特色旅游名镇1个(茶卡镇),“高原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花土村、西星村),示范点3个。申报并成功评定了热水古墓葬群、柴达木魔鬼城、天峻神湖之源、哈拉湖等8个风景名胜区。“魅力海西州”、“激情穿越柴达木”、“海子青年诗歌节”、“探秘柴达木”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吸引力、影响力与日俱增。都兰海寺草原、柴达木雅丹地貌、哈拉湖等景点成为自驾游圣地,旅游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全州各类宾馆359家,客房13243间,床位25099张,其中星级宾馆49家,客房3321间,床位5954张,星级酒店较“十一五”(27家)末增长91%;星级乡村旅游点57家,较“十一五”末(9家)增长432%;旅行社10家,较“十一五”末(4家)的150%;旅游资源开发公司达22家,旅游市场主体蓬勃发展;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全州上下共同努力,宣传推介成效凸显,发展意识逐步浓厚。先后出台了《海西州旅游景区保护管理条例》、《海西州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旅游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2014年青洽会上实现首次旅游项目专场签约。通过连续两年的青洽会专场签约,共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36.5亿元,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州旅游业发展立足建设“一州两地”(即建设高原旅游名州,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建成新丝绸之路上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总体定位,按照“一圈两核三带两环线”(环柴达木盆地黄金旅游圈,格尔木、德令哈两大旅游核心区,兰州-西宁-柴达木-敦煌旅游环线和成都-拉萨-柴达木-西宁-兰州旅游环线,青藏天路文化旅游带、丝绸之路南道旅游带、柴达木盆地景观旅游带)的空间战略布局,以改革创新的理念,因地制宜,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抓好“三个提高”(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游客消费水平),实施“千百工程”(到2020年,游客接待达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确保“三个突破”(5A级景区创建实现零的突破、旅游品牌“名片”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旅游“龙头”企业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实现旅游综合指标“翻番”(到2020年,全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10个;特色旅游乡镇5个;旅游人均消费达850元,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2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达到6万人;旅游投资达1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的目标,实现旅游富民。
“十三五”期间州旅游局按照深化旅游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级省州《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旅游业,提升招商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旅,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旅游机构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产业人员整体素质,推进人才兴旅,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依托进藏进疆旅游黄金通道,围绕川藏线和青藏线,着力打造成都-拉萨-柴达木-西宁环形旅游圈,围绕丝绸之路南线,着力打造兰州-敦煌-柴达木-西宁环形旅游圈。进一步深化青藏旅游合作,深化与西北及内陆地区旅游合作,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继续加强在旅游客源地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继续加强与周边省、市地区合作的力度,推进丝路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营销方面的区域合作,强化旅游区域合作;完善旅游托管体系和营销机制,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建立州、市、县(行委)联动、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整体营销机制。制定主题突出、可操作性强的整体营销推介方案,创新营销推介手段,利用互联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等多种途径,提高旅游宣传推介会的实效,进一步加大线上线下的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精心设计鲜明、独特的具有海西特色的、能够展示海西地理风光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形象标识。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强化营销推介力度。
“十三五”期间我州加快德令哈、格尔木等旅游集散地建设。完善游客密集地、重要交通节点和主要景区的游客咨询、服务和救援体系。统一规划建设自驾游营地、户外运动营地,到2020年,全州自驾游营地达到15个。加快旅游厕所建设。明年旅游旺季前新建、改造、提升50座旅游厕所,2017年累计新建成100座旅游厕所。加快星级酒店和星级乡村旅游点建设,2020年,全州各类宾馆达到500家,床位数达到5万张,其中星级酒店达到100家,床位数达到1.5万张;星级乡村旅游点达到200家,提升旅游基础和服务水平;加大茶卡盐湖、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都兰吐谷浑吐蕃文化旅游产业园、柴达木雅丹地貌群、大柴旦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区等骨干景区景点的建设,加快柏树山德都蒙古文化原生态旅游产业园、大柴旦温泉、冷湖俄博梁等景点的A级景区申报和评定工作。力争到2020年茶卡盐湖旅游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的评定;全州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20个,其中5A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0个,2A级旅游景区5个;建成茶卡、香日德等旅游名镇5个,加快景区提档升级。
未来五年我州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风光、柴达木老工业基地、吐谷浑吐蕃、德都蒙古和藏羌文化等特色资源,加快完善海西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开发冬春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加快打造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昆仑山-“万山之祖”、柴达木雅丹地貌群等一批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海西旅游品牌新“名片”,加快旅游知名品牌建设;通过积极培育本地旅游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形式,分层次培育壮大各类涉旅企业,逐步构建形式多样、互为补充、有生机的旅游市场主体格局。力争到2020年,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的旅游企业达到5家,重点培育2家5000万元旅游企业和1家亿元旅游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传统旅游产品升级和培育新业态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打造全年全景全要素式旅游。推广高原自然奇观探险、激情穿越柴达木和高原历史文化体验等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以柴达木文化、昆仑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化为主的自驾车、户外探险、观光体验、节会活动和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培育特色旅游发展新业态。